2017年黑龙江大学101金融学之金融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套利(arbitrage )
【答案】从广义上来说,套利是指利用不同市场中某一方面(如汇率、利率、价格、风险水平等)的差异来获利的活动。其基本方式是在一个市场购进(或借入)某种资产(如货币、商品、
,同时在另一个市场卖出(或贷出)同种资产。具体来说,套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证券等)
,又简称为套汇,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中同一种或多种货币的汇率货币套利(currency arbitrage )
差异,在汇率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汇率高的市场卖出,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凡在我国境内的企业或个人采取各种方式,用人民币或物资非法换取外宾、侨
,又简称为套利,民或其他个人和团体的外汇的行为,统称为套汇; ②利率套利(interest arbitrage)
,又简称为指利用小同市场中利率的差异进行牟利的投机活动; ③商品套利(commodity arbitrage)
套购,指利用不同市场中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在价格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价格高的市场卖出,
, 指利用不同的市场中同种证券的价格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 ④证券套利(arbitrage in securities)
差异,通过贱买贵卖的方式以获取投机利润的活动。目前,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交易信息的及时报道等原因,证券套利己基本不复存在; ⑤风险套利,又称之为收购套利。
从狭义上来讲,套利则特指货币套利和利率套利。
2. 费雪效应
【答案】费雪效应指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费雪方程将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联系起来,用来分析实际利率的长期行为,并导出一个关于货币增长、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重要关系:长期中当所有的调整都发生后,通货膨胀的增加完全反映到名义利率上,即要求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一对一的调整,这种长期效应被称之为“费雪效应”。如果费雪效应存在,则名义利率的上升并非指紧的货币政策而是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3. 货币替代与资产替代
【答案】货币替代是指在本国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或出现一定的汇率预期时,公众出于降低机会成本与保持相对高的收益的考虑,减少持有价值相对较低的本国货币而增加持有价值相对较高的外国货币的现象。美元化就是一种货币替代。
资产替代是指资产收益率和风险结构失衡所引发的公众重新调整其资产组合,减持价值被高估的资产,增持价值被低估的资产的套利行为,这里的资产是广义的,它既包括不同层次的货币性资产之间的替代,也包括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还包括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之间的替代。
货币替代与资产替代的区别有以下几点:第一,内涵不同,货币需求函数与资产需求函数的影
响变量不尽相同。第二,外延也不同。货币替代仅指本币与外币资产的替代,而资产替代还包括流动性不同的货币资产,以及货币资产与非货币资产之间的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替代可以说属于局部均衡分析,而资产替代则属于一般均衡分析,这一区分对于后面模型的构造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替代所产生的效应不同。货币替代仅影响汇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侧重于外部均衡方面; 资产替代的影响则远为广泛,不仅涵盖了货币替代的影响,还涉及通胀与通缩、金融危机等整个宏观经济稳定的方方面面。
货币替代与资产替代的联系则是显而易见的,货币替代是资产替代之一种,二者在成因、效应、产生机制、对策等方面均有很多共同之处。
4. 账面平衡(Book Balance)
【答案】账面平衡是指国际收支账面上的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记账法编制的,其借贷总差额必然为零,因此,账面平衡的实际经济意义并不大。账面平衡并不意味着各个具体项目的收支平衡,事实上,各个项目本身经常是不平衡的,而是通过各项口的借方或贷方差额的相互抵销与弥补,才达到总收支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收支可能处于事实上的失衡状态。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各国通常用横线将国际收支各项日分成两个部分,线上的项目称实质项目,线下的项目称平衡项目。实质项目包括商品、劳务、转移支付及一些资本项目。实质项目的盈余和赤字实际上表现为一国国际收支的真实平衡状况,而账面平衡则是由平衡项目来完成。实质项目收支若基本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即被认为是平衡的,因而不需要平衡项目调整来实现账面平衡; 反之,则需要用平衡项目的调整来实现账面平衡。总之,由于有平衡项目的调整,账面永远是平衡的。平衡项目包括黄金、外汇和其他流动资产,这是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或反映国际收支盈余的项目,也就是国际储备。分析账面平衡是如何实现的,即实质项目与平衡项目的相互关系状况如何,有助于了解一国国际收支的实际平衡状况。
5. 国际游资
【答案】国际游资是国际短期资本市场中那些高度流通、期限较短、追逐高利的投资资金。其中,流通性强是“游资”最显著的特征,因为高周转才可能获得高利润,所以这类资金经常从世界某一金融中心,迅速地流向另一个金融中心,对当地金融秩序造成意想不到的冲击。有时“游
,为了逃避税赋、清查等资”的跨国转移并不是要直接获取高利润,而是为了保证资本的“安全”
等。在1929~1933年的西方经济危机期间,为了逃避本国货币的贬值,防范金本位的垮台或外汇管制带来的损失,美国有大量短期资本逃亡国外,对有关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正是由于这类资金经常转移,好似烧红的金币那样炽热烫手、不堪久握,故又称为“热钱”。中国金融在进行市场化改革中,国内也出现了这种性质的资金。
6. 国际储备
【答案】国际储各又称自有储备。指一国政府持有的,可以随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对外进行支付和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总和。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可得性、流动性、
普遍接受性。一国货币当局持有,而不是其他机构或经济实体持有的储备资产。国际储备的形式有货币性黄金、外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组成。
国际储备的作用为:①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它起着国际商品流动和世界经济发展媒介的作用。②具体到每一国家来考察。国际储备具有:充作干预资产、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一国向外举债和偿债能力的保证。
国际储备的来源,从一个国家讲,主要通过其国际收支顺差、货币金融当局的国外借款、外汇市场干预(出售本币、购入外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货币当局收购的黄金等渠道获得。从世界的角度讲,国际储备主要来源于:(1)黄金的产量减去非货币用金量; (2)基金组织创设的特别提款权; (3)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
我国近年来的国际储备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国际储备已经达到二千六百多亿美元,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7.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BOP Autonomous djustment)
【答案】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纯粹的自由经济中有货币一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及利率机制等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
,也称“价格一现金流动机制”,其描述的是国内货制。货币一价格机制(Money-price echanism)
币供给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以及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一国处于逆差状态时,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物价下降,本国汇率也下降,由此导致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绝对或相对下降,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入得到改善。国际收支顺差的自动调节情况正好相反。收入机制(Income Mechanism)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表明国民收入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从而进口需求也下降,进而改善贸易收支,反之亦反之。利率机制(Imerect Mechanism)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供给存量减少,利率因此上升,这意味着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下降。这样,资金外流减少或内流增加,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得到改善。当国际收支顺差时,上述的自动调节仍然起作用,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8. 基准利率
【答案】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它的变化传递出央行银根紧缩与松动的信息,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限制或鼓励信贷规模,从而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因此,把握各种利率的变化趋势就要首先了解这种关键性利率的变动趋势。在西方国家通常是指央行再贴现率或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如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在我国,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
二、简答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