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黑龙江大学101金融学之金融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特里芬难题

【答案】特里芬难题是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双挂钩”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

,布雷顿森提出的,故称“特里芬两难”。从四五十年代的“美元荒”到60年代以后的“美元灾”

林体系实实在在地陷入了“特里芬难题”中。这一根本缺陷,使后来采取的创设特别提款权复合货币也已无法修补,从而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2. 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in dex, CPI )

,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答案】消费价格指数(CPI )

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消费价格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的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3. 竞价成交

是指在对同——种证券有不止一个买方或卖方时,买方交易员和卖方交易员从当时成交价逐

步向上、向下报价; 当仟一买方交易员与任一卖方交易员的报价相等时,则这笔买卖即拍板成交。

【答案】

4. 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答案】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①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②公开市场业务使

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④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5. 私募发行

是仅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 种方式,也称内部发行。发行对象一般是与发行者有特定关系的投资者,发行者的资信情况为投资者所了解,不必像公募发行那样向社会公开内部信息,也没有必要取得证券资信级别评定。

【答案】

6. 金块本位制

【答案】金块本位又称为生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流行于金币本位制消亡后。其特点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政府发行的“纸币”)作为流通货币。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银行券在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可以兑换为黄金。但这一兑换限额往往比较大,一般公众通常无法接受。实行金块本位制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发行准各,可节省黄金使用,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矛盾。但金币流通的取消和兑换数量的限制,表明黄金的货币职能己开始萎缩,这时货币制度己不如金币本位制稳定; 并且长期来看黄金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最终会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7. 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答案】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参与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家共同建立一个跨国的区域性中央银行,各成员国内部不再设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区域性中央银行是建立在若干地域相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与加勒比海货币管理局。而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的诞生,则标志着欧盟的成员国也开始实行跨国中央银行制。

8. 升值(Appreciation )与贬值(Depreciation )

【答案】汇率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在直接标价法下: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升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贬值。在间接标价法下,表现方式恰好相反: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贬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因此,作为两种货币的比价,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必然是一种货币的升值,同时也是另一种货币的贬值。

货币的升贬值幅度可以通过变化前后的两个汇率计算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1)在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2)在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如果是正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升值; 如果是负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贬值。

二、简答题

9. 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答案】国际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

(1)监管理念方面,发生重心转移。注重加强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合作,变“猫鼠对立关系”为“脑与四肢的协同关系”。即监管者激励良好的金融操作,在于令金融机构的管理层感到金融监管在协助自己朝监管目标靠拢。

(2)监管机制方面,走向多元化。突出地表现为国家专门监管机制、银行内控机制及自律机制的齐头并举。多元化监管机制实现的关键在于引入市场约束,强化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便于存款户、投保者、股东等多方市场主体及时掌握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3)监管模式方面,向功能型监管转变。所谓功能型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督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其优点主要是能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强调要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主张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监管。监管体制和监管规则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能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在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

(4)监管技术方面,出现了一种激励相容的新方案。该方法最初是由美联储经济学家Kupiect 和于1995年提出的。主要内容是:监管当局设定一个测试期,银行在测试期初向监管当局承诺其资本水平,为该期间内可能出现的损失做准备,在整个期间内,只要累积损失超过承诺水平,监管当局就对其进行惩罚,如交纳额外资本费给中央银行。监管当局的任务只是制订恰当的处罚方案,而不必关心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型是否准确可靠,其资本金是否充分。预先承诺法的实行,标志着金融监管当局开始注重建立与适当的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使被监管者即使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能保证做到严格自律。

(5)监管范围方面,有所扩大。各国监管当局也相应扩大金融监管的范围,从单纯的表内业务,扩展到包括表外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 同时,由于银行附属公司从事的准银行业务并不在金融

监管的范围内,金融监管机构不但通过统一监管标准和方法来弥补,还通过并表监督来加强监管。

10.与分业经营相比,混业经营有什么优势?

【答案】(1)按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范畴,金融业经营模式分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在分业经营模式下,银行局限于传统银行业务,不能进行证券承销、自营、保险和信托业务,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也都只能限于自身传统业务,不得交叉渗透; 监管部门一般分别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