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大学921专业基础课(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专业硕士]之数据结构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操作系统的
A. 用户级
B. 用户级
C. 用户级
D. 用户级
【答案】A 。
【解析】对于一次设备的调用, 操作系统为用户准备了系统调用的接口, 当用户使用设备时, 首先在用户程序中发起一次系统调用, 操作系统的设备无关层软件接到该调用请求后调用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根据调用格式和形参, 再转到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去处理; 大部分设备在运行时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设备驱动程序会以中断方式驱动设备, 即设置好控制寄存器参数和中断向量等参数后阻塞自己; 当设备准备好或所需数据到达后设备硬件发出中断, 设备驱动程序唤醒, 将数据按上述调用顺序逆向回传到用户程序中, 或继续驱动设备执行下一条指令。因此, 软件从上到下分为四个层次:用户层、与设备无关的软件层、设备驱动程序以及中断处理程序。
2. 在虚拟存储管理中, 地址变换机构将逻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 形成该逻辑地址的阶段是( )。
A. 编辑
B. 编译
C. 链接
D. 装载
【答案】B
【解析】程序的编辑阶段一般都是程序员能够识别的高级语言或低级语言的文本, 不涉及到任何与计算机运行相关的事; 编译是由编译程序将用户源代码编译成若干个目标模块, 源地址编译成目标程序时, 会形成逻辑地址; 链接是由链接程序将编译后形成的一组目标模块, 以及所需库函数链接, 形成完整的装入模块; 装入是由装入程序将装入模块装入内存。
3. 下列四个序列中,哪一个是堆( )?
A.75,65,30,15,25,45,20,10
第 2 页,共 73 页 子系统通常由四个层次组成, 每一层明确定义了与邻近层次的接口。其合理软件、设备无关软件、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 软件、设备无关软件、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 软件、设备驱动程序、设备无关软件、中断处理程序 软件、中断处理程序、设备无关软件、设备驱动程序 的层次组织排列顺序是( )。
B.75,65,45,10,30,25,20,15
C.75,45,65,30,15,25,20,10
D.75,45,65,10,25,30,20,15
【答案】C
【解析】堆的定义:
n 个关键字序列
①②且且 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 小根堆:满足第①种情况的堆;
大根堆:满足第②种情况的堆。
根据堆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4. 假定不采用Cache 和指令预取技术, 且机器处于“开中断”状态, 则在下列有关指令执行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 每个指令周期中CPU 都至少访问内存一次
B. 每个指令周期一定大于或等于一个CPU 时钟周期
C. 空操作指令的指令周期中任何寄存器的内容都不会被改变
D. 当前程序在每条指令执行结束时都可能被外部中断打断
【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的概念比较多。首先, 如果不采用Cache 和指令预取技术, 每个指令周期中至少要访问内存一次, 即从内存中取指令。其次, 指令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每个指令周期总大于或等于一个CPU 时钟周期。第三, 即使是空操作指令, 在指令周期中程序计数器PC 的内容也会改变(PC值加“1”) , 为取下一条指令做准备。第四, 如果机器处于“开中断”状态, 在每条指令执行结束时都可能被新的更高级的中断请求所打断。所以应选择选项C 。
5. 设文件F1的当前引用计数值为1,先建立F1的符号链接(软链接) 文件F2,再建立F1的硬链接文件F3,然后删除F1. 此时,F2和F3的引用计数值分别是( ).
A.0、1
B.1、1
C.1、2
D.2、1
【答案】B
【解析】为了使文件实现共享,通常在使用该形式文件系统的文件索引节点中设置一个链接计数字段,用来表示链接到本文件的用户目录项的数目(引用计数值) ,这是共享的一种方法. 当新文件建立时,一般默认引用计数值为1. 硬链接可以看作是已存在文件的另一个名字,新文件和被链接文件指向同一个节点,引用计数值加1. 当删除被链接文件时,只是把引用计数值减1,直到
第 3 页,共 73 页
引用计数值为0时,才能真正删除文件. 软链接又叫符号链接,在新文件中只包含了被链接文件的路径名,新文件和被链接文件指向不同的节点. 建立软链接文件时,文件的引用计数值不会增加. 在这种方式下,当被链接文件删除时,新文件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是不能通过新文件的路径访
F1和F2的引用计数值都为1. 当再建立F3时,问被链接文件而已. 因此,在本题中,当建立F2时,
F1和F3的引用计数值就都变成了2. 当后来删除F1时,F3的引用计数值为2﹣1=1.F2的引用计数值仍然保持不变,所以F2和F3的引用计数值分别是:1,1.
6.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一1, seq 一11220) 的TCP 段, 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 连接, 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 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 段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TCP 是面向连接的, 所谓面向连接, 就是当计算机双方通信时必需先建立连接, 然后数【解析】
据传送, 最后拆除三个过程, 也就是客户主动打开TCP 传输, 服务器被动打开。
第一次握手:客户发送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发送
ack=x+1, 自己选择的序号seq=y。
第三次握手:
客户发送
器给出确认, 其ACK=1, 确认号ack=y+1。
客户的TCP 通知上层应用进程, 连接已经建立。服务器的TCP 收到主机客户的确认后, 也通知其上层应用进程:TCP 连接已经建立。
因此, 本题中x=11220, y 是主机乙自动选取的序号, 可以与x 相同, 也可以不相同, 从而主机乙所发出的TCP 段应该是SYN=1, ACK=1, seq=y, ack=x+1, 即SYN=1, ACK=1, seq=y, ack=11221, 从而答案是C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的遍历是从给定的源点出发每个顶点仅被访问一次
B. 遍历的基本方法有两种:深度遍历和广度遍历
C. 图的深度遍历不适用于有向图
D. 图的深度遍历是一个递归过程
【答案】C
【解析】图的遍历是指从图中的某一个顶点出发,按照某种搜索算法沿着图中的边对图中的所有顶点访问一次且仅访问一次。图的深度遍历类似于树的先序遍历,不仅适合无向图,也适合
第 4 页,共 73 页 给服务器, 即客户的TCP 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 给客户, 即服务器的TCP 收到连其首部中的同步位SYN=1, 并选择序号seq=x, 表明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 。 接请求报文段后, 如同意则发回确认。服务器在确认报文段中应使SYN=1, 使ACK=1, 其确认号给服务器, 即客户收到此报文段后向服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