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37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37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37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6 2018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37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11 2018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37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17 2018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37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21

一、简答题

1. 作图并证明:

(1)画出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A 位于IS 曲线的左下方LM 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

(2)说明A 点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所处的状况;

(3)经济变动的趋势以及调节机制。

【答案】(1)A 点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所处的状况如图所示。图A 点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所处的状况

(2)如图所示,A 点表示的利率和收入组合处于这样一种非均衡的经济状态: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供给小于产品的需求,即存在超额的产品需求; 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即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

(3)任何失衡情况的出现都是不稳定的,最终会趋向均衡。一方面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收入会上升,收入水平向右移动; 另一方面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利率水平向下移动。这两方面调整的共同结果是引起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向右下方移动,这种调整直到达到均衡点E 点才会停止。

2. 什么是补偿性财政政策,为什么这种财政政策被称为斟酌使用或权衡性财政政策?

【答案】(1)西方经济学者尤其是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应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例如,当认为总需求水平很低,即出现经济哀退时,政府应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需求; 反之,当认为总需求过旺、经济过热,即出现通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支出以抑制总需求和通胀。前者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2)究竟何时要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何时要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应由政府对经济形势加以分析和权衡,斟酌使用。因此,这种补偿性财政政策就被称为斟酌使用或权衡性财政政策,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的需求管理政策。

二、分析论述题

3. 从理论上论述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及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态成因。

【答案】(1)AD 曲线的形状和成因。AD 曲线表示的是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它可以由IS-LM 模型中的均衡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导出,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

下方倾斜的直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三个因素。

①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更富裕,鼓励他们更多的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更大。相反,物价水平上升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变得相对贫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②利率效应。价格水平的上升会降低实际货币供给,使得LM 曲线左移,均衡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意味着当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人们会减少当期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也就是说,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会用未来消费替代当期消费从而减少

对商品的需求量; 当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会用当前消费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③汇率效应。当一国的价格水平上升时,其他国家的产品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会用外国产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 而外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减少进而总需求减少。即当本国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会用进口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 当本国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会用出口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

从上面三个效应可以看出,价格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 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短期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中的所有企业所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成因如下:

①性工资理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名义工资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缓慢。换句话说,工资在短期中是“茹性的”。因为名义工资是基于预期的物价确定的,并且当实际物价水平结果小同于预期水平时,名义工资并不会立即对此作出反应。工资的这种茹性激励了企业在实际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生产较少的产量,而在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水平时生产较多的产量。

②豁性价格理论。豁性价格理论则强调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当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结果低于最初确定价格时企业的预期时,由于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根据变动的经济状况而迅速调整,未预料到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而这些高于合意水平的价格抑制了销售,并引起企业减少它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反之,则会引起这些企业增加就业和生产。因此,在价格调整滞后的企业以较低的价格经营的期间内,物价总水平和产量之间就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用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来表示。

③错觉理论。根据错觉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自己出售产品的个别市场发生的事情的看法。由于这些短期的错觉,供给者对物价水平的变动作出了反应,并且这种反应引起了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力一倾斜。

(3)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工资和物价可以自由波动,这样就业量的变化就独立于价格的变动。因为物价上升时,名义工资会同比例上升,从而实际工资保持不变,就业量也保持不变。从而由就业量决定的总产出也不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4. 给出两个西方学者将微观经济学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的例子。

【答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学家开始对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割开来研究的这种分裂提出质疑。经济学界已经逐渐认识到宏观经济行为必须与其背后的微观经济学原理联系在一起,只有一套经济学原理,而不是两套。下面试举两例来说明微观经济学是如何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

(1)卢卡斯供给曲线是以微观分析为基础推导的宏观总供给曲线。卢卡斯假定整个经济由v 个完全相同的厂商组成,只要推出代表性厂商i 的供给曲线,然后进行加总就可以得出整个社会的总供给曲线。

(2)新凯恩斯主义学者的理论致力于构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在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工资和价格豁性的理论分析中用到了不完全竞争理论。

三、计算题

5. 在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的情况下,某经济的情况由以下方程和数据描述:

消费函数:c=40+0.8y

进口函数:m=30+0.2y

投资:i=25

政府购买:g=25

出口:x=100

求:(1)该经济均衡时的产出水平和相应的贸易收支。

(2)使贸易收支平衡的产出水平。

【答案】(1)由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

解得均衡产出为:y=400。

此时进口为:m=30+0.2y=30+0.2×400=110;

则净出口为:nx=x-m=100-110=-10,即贸易赤字为l0。

(2)要使贸易收支平衡,即nx=0,有:

nx=x-m=100-30-0.2y=0

解得:y=350,即使贸易收支平衡的产出水平为y=350。

6. 假设一国的非利普斯曲线为,自然失业率U n 为5%,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可得:

为适应性预期,中央银行对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目标为2%。

(1)如果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为5%,那么中央银行为实现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目标,能够引起的失业率是多少?

(2)如果中央银行在次年继续保持2%的通货膨胀目标,那么失业率将是多少?

(3)根据奥肯定律,计算降低通货膨胀的产出牺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