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中西方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中世纪德国恋诗歌手时代始于12世纪,14世纪以后,恋诗歌手的传统由工匠艺人名歌手所继承,他们的诗歌采用“巴尔形式”构成,即诗歌的结构为_____形式。
【答案】AAB
,歌唱这邺歌曲的歌手【解析】12世纪德国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在德国被称为“恋歌”
,歌词的开始两行建立在同一旋律的反被称为“恋诗歌手”。他们的诗歌采用AAB 的“巴尔形式”
,新的旋律(b )配上新的歌词,类似于副歌。 复(aa )
2. 20世纪的作曲家勋伯格、贝尔格和威伯恩被称为_____乐派。
【答案】第二维也纳
【解析】第二维也纳乐派是指十二音体系代表人物作曲家勋伯格和他的学生作曲家贝尔格及作曲家威伯恩。其中美籍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是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3. 拉赫玛尼诺夫晚年以帕格尼尼《随想曲》第24首主题写成的大型钢琴与乐队变奏曲《_____》是他最后的交响音乐杰作之一。
【答案】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解析】《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帕格尼尼小提琴《无伴奏随想曲》第24首、中世纪继叙咏“愤怒之日”以及他自己创作的一首优美旋律为主题加以变奏,由于“愤怒之日”的加入,音乐出现阴沉的气氛。
4. 亨德尔的主要创作领域为意大利正歌剧和_____,前者的代表作有《_____》,后者的代表作有《弥赛亚》和《以色列人在埃及》。
【答案】唱剧,裘里叶斯·凯撒
【解析】德国作曲家亨德尔主要创作领域为意大利正歌剧和唱剧,其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其中正歌剧的代表作有《裘里叶斯·凯撒》、《阿尔米拉》等,唱剧的代表作有《弥赛亚》和《以色列人在埃及》等。
5. 16世纪末“威尼斯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有佛兰德作曲家_____和_____。
【答案】维拉尔特; 加布里埃利叔侄
【解析】威尼斯乐派最杰出的作曲家有佛兰德作曲家阿德里昂·维拉尔特(约1485~1562)和加布里埃利叔侄:乔瓦尼. 加布里埃利(约1557~1612)、安德烈亚. 加布里埃利(约1515~1586)。
6. 在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作品中,第_____交响曲涉及“命运”主题,第_____交响曲被称为“悲怆”
【答案】四; 六
【解析】柴科夫斯基的的交响乐作品包括7部交响曲、4部管弦乐组曲、3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大提琴与乐队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和若干单乐章交响乐。其中《第四交响曲》中象征“命运”的动机数度侵入扫荡其他主题,加强了戏剧性因素和感情幅度,并使4个乐章的结构关系更加严密。《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旨在描写人
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
7. 在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中,_____形式是戏剧表现的中心手段,他的清唱剧代表作有《_____》
【答案】合唱,弥赛亚
【解析】亨德尔是英籍德国作曲家。他的创作领域主要包器乐曲、歌剧、清唱剧。亨德尔最优秀的创作是他的清唱剧,他首创了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顺应了英国的历史潮流,赢得了英国观众的心。其清唱剧中,合唱形式是戏剧表现的中心手段,代表作有《弥赛亚》、《所罗门》等。
8. 1834年,舒曼和他的老师维克共同创办了音乐评论杂志《_____》,舒曼是主要撰稿人,他热情赞扬柏辽兹等作曲家的才能,推荐肖邦和_____等崭露头角的新人。为了以不同身份和角度写作评论文章,舒曼拟用了不少笔名,主要有模仿让·保尔小说中的两个名字:_____和埃塞比乌斯,他们代表了舒曼性格中的不同侧面,频频出现于他的评论文章和音乐作品中。
【答案】新音乐; 勃拉姆斯; 弗洛列斯坦
【解析】舒曼(1810~1856)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
,1835~1844年独立编辑表人物之一。1834年与克尔诺、茨威格、维克等共同创办《新音乐杂志》
该杂志。作为评论家,热心赞扬柏辽兹(1803~1869)等作曲家,提倡肖邦、勃拉姆斯等新人。舒曼为了宣扬并捍卫自己的艺术观,创造出“大卫同盟”这个虚构的组织和它的成员,在他的“大卫同盟”中,把原型来自让·保尔小说的两个人物:热情奔放的弗洛列斯坦和充满幻想的埃塞比乌斯和(体现舒曼性格的两个方面)与萧邦、帕格尼尼、克拉拉等作为同盟的中坚人物。
9. 在作曲家_____的协奏曲创作中,逐渐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结构形式:包含三个乐章的套曲,第一乐章通常运用_____奏鸣曲式结构写作,在第一乐章尾声之前,由独奏者即兴演奏一个炫技性的_____。
【答案】莫扎特; 双呈示部; 华彩段
【解析】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最早确立了近代交响协奏曲的形式,是古典交响协奏曲的奠基人。之后,莫扎特确立了以3个乐章结构形式的协奏曲。第一乐章通常运用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结构写作,在第一乐章尾声之前,由独奏者即兴演奏一个炫技性的华彩段。
10.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端于16世纪的德国,由宗教改革领袖_____发起,他们在音乐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_____的新教圣歌体裁,17世纪以后,这种新教圣歌的旋律被J.s. 巴赫大量运用在_____和管风琴前奏曲的创作中。
【答案】马丁·路德; 众赞歌; 教堂康塔塔
【解析】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教会的一场重要的变革运动。由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于16世纪在德国发起。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会众的赞美诗,即众赞歌。17世纪之后巴赫将此旋律变化后用于教堂康塔塔和管风琴前奏曲的创作中。
二、名词解释
11.孔特克图斯
【答案】在11~12世纪出现的孔特克图斯(conductus )是单声部的抒情歌曲,它促进了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作为单声部歌曲的孔特克图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音乐不借助于圣咏创作,旋律与歌词的关系是音节式的,旋律因反复而具有分节歌的样式特点。在12~13世纪左右,圣母院乐派中出现了复调音乐发展形式的孔特克图斯,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分节歌形式不再依赖圣咏,它放弃圣咏的定旋律,以自创旋律为基础;
②包括二至四个声部,常见为三声部,一般采用狄斯康特的节奏型;
③每个声部都采用拉丁文演唱;
④孔特克图斯的歌词内容较自由,包括宗教、道德、政治、历史等世俗内容。
12.《芬兰颂》
【答案】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创作的管弦乐音诗,为戏剧配乐《历史场景》的终曲。引子是由低音铜管乐奏出的反抗性的怒吼,代表了芬兰民族不畏强暴,誓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两个主题一是斗志昂扬的进行曲,二是饱含民族哀伤的颂歌。乐曲曾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秆。
13.幻想曲
【答案】指自由发挥作曲家的想象力、较少遵循传统曲式的乐曲。起源于16世纪即兴演奏的传统,在17世纪上半叶时接近利切卡尔、坎佐纳和随想曲。18世纪以后,幻想曲在古钢琴和管风琴领域获得广泛运用,呈现复调和主调风格交替的特点,巴赫的《d 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是巴洛克时期幻想曲创作的范例。
14.比才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作有歌剧《采珠人》《卡门》、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交响组曲《罗马》等。歌剧《卡门》以丰富的人物造型、浓郁的异国风十情调和出色的音乐写作风靡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