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32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比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麦戈雷格的X 理论、Y 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中,与Y 理论对应的需求包括( )。

A. 生理和自尊的需要

B.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

C. 安全和社交的需要

D. 社交和自尊的需要

【答案】D

【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社交需要; ④自尊需要; ⑤自我实现需要。麦戈雷格的Y 理论提供了一种积极的人性观点,它认为工人可以自我指导,他们接受甚至主动寻求工作责任,他们把工作视为一项自然而然的活动。其中,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与Y 理论相对应的。

2. 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遇到冲突或问题时,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这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 )。

A. 决策角色

B. 信息角色

C. 人际角色

D. 联络角色

【答案】A

【解析】亨利. 明茨伯格提出,管理者扮演10种不同、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包括:①企业家; ②冲突管理者; ③谈判者。

3. ( )被称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A. 亚当·斯密

B. 罗伯特·欧文

C. 亨利·法约尔

D. 泰罗

【答案】D

【解析】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工作的一场革命,

对当时企业管理从单凭经验到走向科学化的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下列( )不是实践中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

A. 滚动计划法

B. 决策树法

C. 网络计划技术

D. 目标管理

【答案】B

【解析】实践中计划的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等。

二、问答题

5. 克服沟通中的障碍有哪些准则?

【答案】克服沟通中的障碍包括以下七个准则:

(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管理人员十分重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对沟通常有疏忽,认为信息的上传下达有了组织系统就可以了,对非正式沟通中的“小道消息”常常采取压制的态度,这表明企业管理层没有从根本上对沟通给予足够的重视。

(2)培养“听”的艺术。对管理人员来说,“听”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较好地“听”,也就是要积极倾听。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企业经理人员不仅要获得下属的信任,而且要得到上级和同僚们的信仟,他们必须明白:信仟不是人为的或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诚心诚意争取来的。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如减少组织机构重叠,在利用正式沟通渠道的同时,开辟高层管理人员至基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以便于信息的传递。

(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特别委员会由管理人员和第一线的工人组成,定期相互讨论各种问题。

(6)组成非管理工作组。当企业发生重大问题,引起上下关注时,管理人员可以授命组成非管理工作组。该工作组由一部分管理人员和一部分职工自愿参加,利用一定的时间,调查企业的问题,并向最高主管部门汇报。最高管理层也要定期公布他们的报告,就某些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在全企业范围内进行沟通。

(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通常,企业内部的沟通以与命令链相符的垂直沟通居多,部门间、车间间、工作小组间的横向交流较少。而平行沟通却能加强横向的合作,且对组织间沟通尤为奏效。

6. 知识经济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案】从企业组织分析的角度,知识经济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资本的相对稀缺性、资本的货币形态的可转换性等特点决定了资本是工业社会的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与此同时企业生产过程的渐趋复杂使得知识正逐渐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要素。

(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产业革命的发展伴随着劳动生产者与物质生产条件的分离。由于某种原因被剥夺了物质生产条件的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谋求生存条件,从而为下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被企业雇用后,他们只能根据雇主或其代表或者代理的要求来表现符合其利益的行为。整个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构造都是以劳动者与其物质生产条件的分离为基本假设的。然而,当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知识作为人脑的产物本质上是不可能与其拥有者相分离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设计不能不考虑知识的这种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劳动者与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重新结合的现象。

(3)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人加快。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知识都是与人的活动有关的。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生成与发展的。知识形成、积累、创新的速度影响着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影响着不同知识所有者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决定着企业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进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或再结构化。

7. 目标管理的利弊分析。

【答案】(1)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2)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

②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划分到每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③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④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3)目标管理的缺点

①偏重操作而忽视原理; ②制定目标缺乏统一指导; ③制定目标困难; ④过多强调短期目标; ⑤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 ⑥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⑦缺乏灵活性; ⑧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8. 什么是组织生命周期? 简述各阶段的特点。

【答案】组织的生命周期是指组织的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过程。格林纳认为,一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