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政治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国际贸易自由化迅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第一大推动因素,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二大推动因素。全球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为外国直接投资消除了制度障碍,国际直接投资不断增长,将世界各国的经济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此外,国际金融市场迅猛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投资、筹资和融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局面的结束,特别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世界各国经济上的联系和合作不断加强;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全球统一经济规则与各国经济主权的矛盾,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增大等问题。
2.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答案】(1)按劳分配指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有:
①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对共同劳动的成果进行分配,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
②用于按劳分配的产品只是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或称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个人消费品,而不是全部社会产品。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依然归社会所有,社会还要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于社会和劳动者共同需要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才在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配。
③社会或集体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这里作为分配依据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在质上是被社会承认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在量上是社会平均劳动。
按要素分配是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是与按劳分配不同的一种分配力一式。它的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会财富。即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者取得工资收入,土地所有者取得地租收入,资本所有者取得利息、红利收入,技术、专利、信息的所有者也得到相应的收入。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具体表现和要求。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非劳动要素的所有者进行投资、经营或技术入股等,给其带来相应的收入,这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进行分配。所以,按劳分配和按生
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改革开放以来,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果。
3. 单个资本
【答案】单个资本是指能够独立发挥资本作用,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所谓资本是指能够增殖的价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首先是作为独立地发挥资本职能的实体而存在,它们各自通过自身的循环与周转,实现自己的价值增殖。当资本作为独立地从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活动来发挥资本的职能作用时,就是单个资本。各单个资本都是社会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单个资本的运动被纳入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中,单个资本的增殖与风险受社会资本的构成及社会资本运动的质量所制约。
4. 卖方市场
【答案】卖方市场指因产品短缺而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此时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竟争。在这种市场形势下,或者是市场价格自由上涨,或者是政府对价格进行管制,乃至对要素和产品实行配给制,以使供求矛盾得到解决。在社会实行价格管制或配给制的情况下,价格和数量基本不对供求起市场调节作用,形式上的供求平衡是一种低交易量的短缺经济中的“平衡”。在卖方市场形势下,供给方缺乏技术创新和产品改造的动力,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发展。
5. 货币的支付手段
【答案】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首先要完成两种职能:
①对所卖商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②执行观念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要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出现后,一方面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之间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只要有一个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扩大了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木经济制度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除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以外,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形式主要有: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具体而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7. 垄断
【答案】垄断是指少数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或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产生垄断的原因是:
(1)对关键性原料的独家占有,专门的生产技术知识也由独家占有。
(2)拥有一种产品或加工过程的专利权,在其有效期内其他人不能进行生产。
(3)政府颁发的特许权,允许独家经营,以排除例如外国厂商的竞争。
(4)一个行业的技术设备非常庞大,如需充分发挥其效能只要一家厂商就够了。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8. 社会资本
【答案】社会资本又称“社会总资本”,是指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又称为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的构成具有广泛性和系统性。广泛性是指社会资本所包含的单个资本,不仅有投资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也有投在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 不仅有投在物质生产领域的资本,也有投在服务业的资本。系统性是指构成社会资本这个有机整体的各产业及产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本投放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客观比例; 而且投在各部门和产业的资本,其各自运行也必须互相配合。社会资本的整体功能不等于组成社会资本的各部分资本的简单算术和,社会资本的内部构成状况决定了其整体的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之和。
二、简答题
9. 简述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最终必须依赖于消费资料增长的原理。
【答案】(1)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的趋势就是指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也就应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相应地,制造生产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又应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由于社会的生产资料是由第一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是由第二部类生产的,所以,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这一规律就体现为社会总产出中为第一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增长最快,其次是为第_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的增长,再次是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2)承认生产资料生产的较快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增长。相反,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受消费资料生产的制约,
首先,在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中,追加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必然要依赖第二部类生产的发展来提供。消费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最先决的条件,如果没有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提供日益增多的消费资料,生产资料的增长是不可能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