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聂耳的音乐创作。

【答案】聂耳原名守信,聂耳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表现了革命群众抑制不住的革命热情,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潜在力量。他的创作为无产阶级音乐开辟了道路。他的群众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高涨的斗争情绪和对反帝斗争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抒情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等反映了被压迫、剥削的人民的痛苦生活,儿童歌曲《卖报歌》《小野猫》《牧羊女》等表现了儿童的天真乐观。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是他对新民乐合奏的探索。

2. 清代中叶以来琵琶在南方有哪些流派? (起码写出三个)代表人物是谁? (每个流派起码写出一个)

【答案】清中叶以来,琵琶南方各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江苏无锡派的王君锡、陈牧夫、华秋苹、徐悦庄、吴婉卿、杨荫浏等; 浙江平湖派的李廷森、李旦、李绳墉、李其钰、李芳园、吴梦非、程午嘉、吴柏君、朱荇青、樊伯炎、杨大钧等; 江苏祟明派的蒋泰、黄秀亭、沈肇州、刘天华、徐立荪、曹安和等; 上海浦东派的陈子敬、严庆绪、王惠生、沈浩初、汪昱庭、林石城等。

3. 简述《白毛女》的意义。

【答案】(1)它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细致地刻画居中人物形象的问题。

(2)不仅吸取了民歌的音调作为各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有意识地广泛吸取了说唱、吸取等民间音乐的音调。作曲家对这些民间音调的吸取己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和歌剧情节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加以选择、改造和发展。

(3)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也适当创造性地借鉴了近代外国歌剧的某些传统形式和经验,大大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

二、论述题

4. 简述20世纪20年代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建设的概况和特点。

【答案】(1)概况

①20世纪20年代我国普通学校教育不断普及,新型音乐社团大量建立,为中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②蔡元培提出的“美育”主张己深入人心,大量培养音乐教师和其他各种音乐人才已成为当

时紧迫的社会需要。

③主要有北京音乐传习所、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乐歌体育专修科、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2)特点

规模大多比较小,设备较简陋,教师的条件不够充实,带有明显的初创特点。

5. 简述与思聪的创作道路艺术特征和成就、影响。

【答案】(1)艺术特征

①将民族音乐的音调和群众歌曲的气质引入传统声乐体裁,大大丰富了艺术形式。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民族韵味鲜明。

②在声乐体裁中引进了更为形象化的器乐性的思维,使作品的许多段落的气势宏伟、形象生动、音乐语言新颖。

③鲜明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热爱,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强烈仇恨。

(2)成就

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小提琴曲,还写了歌剧、舞剧、交响音乐、各种形式的室内乐、大型合唱,以及一定数量的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民歌改编曲等。小提琴曲代表作品有《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等独奏曲。交响音乐代表作品有《第一交响曲》和((F 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歌曲代表作品有《自由的号声》《控诉》《不是死,是永生》等歌曲,以及歌曲集《雨后集》。大型声乐套曲代表作品有《抛锚大合唱》、《祖国大合唱》等。

(3)影响

①他为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新路。

②他孜孜不倦地追求作品的民族特色,以作为一个中国作曲家而自豪。

③他是我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中的有突出成就和影响的演奏家和教育家。

④他是我国从30年代至80年代从未停过笔的、具有相当影响的作曲家。

一、简答题

1. 简述任光的音乐创作。

【答案】任光的音乐创作主要是电影音乐,《渔光曲》最著名。《采莲歌》是他带有民歌特点的歌曲。抗日歌曲《大地行军曲》《王老五》《打到老家去》等,这些歌曲的创作风格都力求群众化,与革命斗争结合。另外民乐合奏《彩云追月》也是他的代表作。

2. 简述沈心工、李叔同在音乐启蒙力一面的贡献。

【答案】(1)沈心工的贡献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他的创作词曲配合贴切,易于上口,多以民主教育为主要内容,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的事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进步文明的思想。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在中国开设了乐歌课和音乐课,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编写了一百八十多首学堂乐歌,在填词过程中,密切地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编写的题材广阔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如《竹马》《赛船》《铁匠》。《黄河》是自己根据杨度的词作曲,曲调大气雄浑,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2)李叔同的贡献

李叔同曾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显著贡献,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一生编写七十多首歌曲,如《早秋》《月夜》《送别》《春游》等,这些歌曲曲调流畅优美,文辞秀丽生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他的歌曲多带有抒情性质,强调学校歌曲的审美性质。有的在曲调基础上配上了钢琴伴奏,如《送别》,三声部合唱曲《春游》。

3. 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意义?

【答案】(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

(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

(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

(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