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物流学院物流管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才能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答案】对于企业而言,标杆法是企业真实地衡量自己的物流水平、找出自己物流作业及管理差距、提高物流作业及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运用标杆法评价及改进企业物流绩效的步骤如下:
(1)确定关键的物流绩效管理指标
围绕当前的企业战略,确定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的主要指标。指标的设置不需要面面俱到,关键应针对当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选择,把握住问题的重点和实质。
(2)确定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的标杆
首先,企业可以考虑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内选择物流管理效率最高的企业作为标杆。如果本行业内的其他企业物流管理效率并小是很突出,或者企业本身就是本行业中物流管理效率最高的企业,则有必要将标杆的选择范围扩充到其他行业最佳的企业。在选择标杆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信息的可获性,只有能够充分获得标杆企业翔实的资料,才能有效发挥标杆法的功效。
(3)确定企业物流管理绩效的真实水平及差距
企业通过对标杆企业及自身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确定自身物流管理的真实绩效水平,通过与标杆企业进行对比,明确差距所在,并找出差距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在这里,如何获得标杆企业有关物流管理的信息至关重要。商业期刊、报纸、互联网是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的重要途径。行业协会的有关统计资料也是了解标杆企业物流信息的重要来源。优秀企业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研讨会或举办讲座,这些会议与讲座也是了解有关信息的重要渠道。
(4)制定物流绩效改进方案
针对阻碍物流绩效提高的各种原因,借鉴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企业制定缩小、消除乃至超越标杆企业绩效水平的实施方案,确定自己及各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努力方向、改进重点及实施步骤。
(5)实施物流绩效改进方案并监控方案实施效果
按照物流绩效改进方案确定的步骤,企业改进内部物流作业及管理的流程,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物流活动或供应链合作伙伴本身进行优化,并落实相应的人、财、物支持,建立相应的报告系统,监控方案的实施情况,检查方案实施后的成效,并及时进行总结,以便于今后对物流绩效进行持续性的改进。
2. 企业传统组织结构对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构成了哪些障碍?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传统组织结构提出了哪些变革要求呢?
【答案】(1)企业传统组织结构对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构成的障碍
面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性,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
出了变革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这种不适应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业务流程被人为割裂
尽管职能管理有助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但却将完整的业务流程分割在多个职能部门,使得每个职能部门所从事的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以顾客订货处理流程为例,需要依次经过众多的职能部门,由销售部门接受订单,财务部门在确认顾客的资信水平之后,由采购部门负责购进原材料或零部件,再由生产部门组织生产,生产完成后由物流部门向顾客配送。
②局部优化的结果并非导致全局优化
系统观念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核心企业对各节点企业的有效集成,而这种集成又必须以企业内部的有效集成为基础。但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下,由于各职能部门具有不同的任务目标与考核标准,使得各部门本位主义现象较为严重,各部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可能互相冲突,部门利益最大化未必带来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③机构臃肿导致企业缺乏效率
层次繁多、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组织体系,必然容易滋生人浮于事、办事拖拉、官僚主义严重等现象,使企业管理缺乏效率。这种低效率的官僚机构的弊端是:a. 使得企业对实施供应链管理缺乏足够的动力与勇气; b. 即使实施供应链管理,也必然因为效率低下而以失败告终。
④授权不足及分工过细影响顾客满意度
顾客满意是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一方面,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将权力过分集中在企业的较高层次,必然影响到顾客服务水平。在企业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以下问题经常出现:企业员工由于缺乏高层管理者的充分授权,受制于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死板的办事程序,无法切实做到令顾客满意。面对有利的市场机会,企业员工必须逐级汇报,取得高层管理者的认可,致使企业反应迟缓,市场机会白白损失。另一方面,过细的分工使得员工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业务技能只能侧重于某个领域,影响综合的顾客服务水平。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为了有效地推进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真正发挥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要求企业对传统组织结构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工程,从传统组织结构强烈的职能导向转变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组织结构鲜明的流程导向,以克服传统组织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性。这种新型的组织结构的基本构架如下:
①以流程为中心
企业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再是刚性的职能部门,而是不同的业务流程。整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以主要流程为主干,每个流程都由专门的流程负责人进行领导,由各类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管理流程各具体环节,各关键流程负责人直接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领导。由于有专人负责,流程不再是被职能部门割裂开来的片段式的任务流,而处于有效的掌控之中,围绕提高顾客价值,变得十分紧凑。
②实施团队工作法
以流程为中心的企业组织结构需要高度负责任且具有多项技能的员工队伍做保证。而团队工作法的运用,是有效确保员工责任心、合理集成员工技能的重要方法。所谓团队工作法,是指与以往每位员工分别负责承担一个完整业务流程的一部分不同,由若干员工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负责完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团队工作法强调基于成员之间的信任与成员的一专多能,打破传统职能部门的界限,对不同的业务流程,建立不同的工作团队。
③职能部门成为流程管理团队的人力资源库
尽管企业仍旧存在计划、采购、生产、销售、物流、财务、行政等职能部门,但这些职能部门的重要性已退居流程之后,且己不再为高墙所封闭。这些职能部门成为流程管理团队可资利用的人力资源库,它们的主要职责是不断培养并向各流程管理团队输送优秀的专业化人才。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在特定的职能范围内承担起雇用、培训专门人才的职责。由于流程管理团队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负责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各职能部门员工的招聘、培训、激励等工作,以使流程管理拥有源源不断的合格的专业化人才供应来源。
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坚强后盾。内部网(Intranet )的建设,构筑了组织结构变革的网络基础,制造企业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 或互联网在与供应链合作伙伴有效进行信息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Intranet ,将涉及企业安全性的信息相对封闭在企业内部,实现了各流程内部、各流程之间、各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各流程与部门之间、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各流程、各部门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
⑤组织层次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传统组织结构中主要用于沟通上、下管理层次之间信息的中间管理层次可以大为减少乃至删除; 另一方面,团队工作法的运用以及对团队成员的充分授权,使得流程管理团队的管理幅度由传统金字塔形的7人~8人发展到20人~30人。企业组织结构从层次高耸向层次扁平的方向发展。组织层次扁平化的结果是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减少,企业变得更为灵敏,反应能力增强。
3. 企业在决定是否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应非常谨慎。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总体能力是否胜任外包的项目,包括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如何,信息化程度是否满足信息高效传递和方便查询的要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加工等物流环节的能力如何,是否与各专业物流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的关系。
(2)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提供定制化的物流实施方案,在时间和服务方式卜能否满足企业的特殊要求等。
(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程度如何,对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商品损毁、缺失如何进行赔偿。
(4)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报价和物流服务水平是否匹配。
(5)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费用结算条款如何,是否允许一定期限的延期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