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住院医师医学检验科Ⅰ阶段题库>内分泌科题库

问题:

[单选] 下列哪种检查,对于鉴别肾上腺皮质肿瘤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与Cushing病最有意义()。

A . 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
B . 葡萄糖耐量试验
C . 测试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
D .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E .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重度休克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依据中,不包括()。 出现出血、血栓、溶血等表现。 血小板<8×109/L、凝血时间(试管法)异常,高凝状态<3分钟,低凝状态>12分钟。 早期表现为纤溶亢进:①凝血酶结时间>25秒;②3P试验阳性;③优球蛋白溶解时间<2小时;④全血块溶解时间>2小时。 HCO3-<21mmol/L,pH<7.35,CO2CP、SB、BB、BE均降低,血清Cl-、K+升高。 红细胞形态呈盔形或三角形或碎片状、凝血酶原时间比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纤维蛋白原减少。 一患者10天来出现低热、头痛、呕吐。查体:眼底水肿,脑膜刺激征(+)。你认为应选择的检查有() 血常规。 胸片正侧位。 腰穿检查。 头颅CT。 PPD试验。 急性颅脑损伤在何种情况下切忌腰穿() 病情稳定之后。 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怀疑有颅脑血肿。 意识障碍尚未恢复。 开放性颅脑损伤。 刺激促胰液素释放的最有效物质是() 蛋白质分解产物。 葡萄糖。 HCl。 胆酸钠。 淀粉。 男性,43岁。在膝关节轻度屈曲时胫骨前方受到外力,伤后膝关节疼痛,肿胀。X线检查提示右侧胫骨平台前方有游离骨块,前抽屉试验阳性。常用的手术内固定方法是() 螺钉固定。 钢丝固定。 克氏针固定。 摘除游离骨块。 以上都不是。 下列哪种检查,对于鉴别肾上腺皮质肿瘤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与Cushing病最有意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历年考生疑问甚多,特作详细解释。地塞米松是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中生物作用最强的激素之一,仅需要很小的量即能达到与天然皮质醇相似的作用,因其量小,分布在血中浓度很低,难以用常规放射免疫定量测定法测出,故对测定自身皮质醇分泌量无影响。本试验利用地塞米松这一特性,通过其对垂体、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抑制作用,及由此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的程度,来了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是否高于正常,其可能的病变在那个器官。根据给予地塞米松的剂量和方法不同分为4种方式,临床意义也各有不同。(1)午夜1次法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方法是对照日晨8时抽血测定皮质醇,当晚24时口服地塞米松0.75毫克(肥胖者可增至1~1.5毫克),次日晨8时再采血测定皮质醇。结果分析:对照日皮质醇水平应在正常范围(8点,184.9~593.4纳摩尔/升)之内,服药后应降至82.8纳摩尔/升以下。此试验的临床意义,是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是否正常的筛选试验。如服药后>82.8纳摩尔/升,应进一步选择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2)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试验方法是口服地塞米松0.5毫克,1次/6小时,共2天。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二天留24小时尿查尿游离皮质醇,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三日晨8时抽血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结果分析:服药后尿游离皮质醇应抑制到<69纳摩尔/24小时,血皮质醇应<82.8纳摩尔/升。临床意义:如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不被抑制,提示存在皮质醇增多症。(3)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试验方法是口服地塞米松2毫克,1次/6小时,共2天。留尿、查血方法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分析:服药后,血、尿皮质醇值降至对照值的50%以下为有反应。临床意义:用于鉴别库欣综合征的病因。如果肾上腺皮质肿瘤引起的高皮质醇血症,已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再给予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也不会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有多大影响,血、尿皮质醇亦变化不大。而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垂体病变引起的库欣病会有一定抑制作用,使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皮质醇分泌也相应减少,抑制率多能达到>50%。(4)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方法是口服地塞米松0.75毫克,1次/6小时,共5天。分别于服药前一天及服药第三、五天留24小时尿查17-酮类固醇。结果分析:服药后尿17-酮类固醇与对照值比较,被抑制达50%以上为正常。临床意义:主要用于了解肾上腺分泌的性激素是否正常。如基础尿17-酮类固醇高于正常,经地塞米松抑制后,可下降50%以上,提示升高的17-酮类固醇来源于肾上腺;如小于50%,提示可能来自性腺或其他部位。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