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721历史学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东北抗日联军
【答案】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纷纷建立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抗联的队伍包括杨靖宇率领的第一军、周保中率领的第二军、李兆麟担任总指挥的第三路军。东北抗联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
2. 洪仁矸
【答案】洪仁讦(1822~1864), 广东花县人,是“拜上帝会”的最早成员之一,也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之一。1856年,天京事变后,他从香港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洪仁幵
,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和科学技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资政新篇》
术,并在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有新的主张,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斗争纲领。洪仁矸的建议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农民战争相比,在原有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个大的进步。天京陷落后,洪仁开在江西被俘,不屈被杀。
3. 编遣会议
【答案】编遣会议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裁军会议。1929年1月1日,蒋介石以战争结束,要节省军事开支,以便于经济建设的名义召开了全国编遣军队会议,实际上是其为了削弱其他军事集团的力量,加强自己的地位。但蒋介石的做法引起了冯、阎、桂等各地方实力派的不满。1929年8月,蒋介石被迫召开第二次编遣会议,将全国军队的总数目由原来的50个师増加到65个师,这使蒋介石与各地方实力派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4. 秋收起义
【答案】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 《黄埔条约》
,是1844年10月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答案】《黄埔条约》原名《中法五口贸易章程》
项不平等条约。地点在广州黄埔,中法双方代表分别是两广总督耆英和公使刺萼尼。条约共三十六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①法国取得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②法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之后,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
准许他们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6. 三三制原则
【答案】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组织制度。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即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与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实行,使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 卢沟桥事变
【答案】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策划的一起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的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又炮轰宛平城,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8. 《申报》
【答案】《申报》是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的商业报纸。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09年,《申报》由美查公司转入国人之手。买办席子佩接手后,由于经营不善,于1912年5月转让给张赓、史量才、应季中、赵竹君等五人,由史量才任总经理。此后二十余年,史量才作为中国最大的报业资本家,孜孜于经营《申报》。1911年创办的《自由谈》是它的著名副刊。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
9. 胡汉民
【答案】胡汉民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国民党内重要右派人物。他是广东番禺人,二十一岁中举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议员,《民报》编辑。1907年至1910年间多次参加武装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于1914年随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至1921年随孙中山在广东活动,先后任交通部长,总参议等职。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大会中任主席团五人之一,获选中央执行委员。年9月,孙中山离广州到韶关,胡任代行大元帅。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时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胡汉民、汪精卫和廖仲恺。同年8月,廖仲恺被刺,胡汉民被认为有嫌,一度被拘留。1927年宁汉分裂,胡支持蒋介石,主持南京工作,任立法院院长。1931年与蒋介石因约法之争,被蒋介石软禁,之后一直保持反蒋态度。1936年病逝广州。
10.时务学堂
【答案】时务学堂是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派在长沙创办的新式学堂。由谭嗣同等发起,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熊希龄任提调,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欧榘甲、韩文举、唐才常等
任分教习。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戊戌政变后改为求是书院。
11.好人政府
【答案】好人政府是20世纪20年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1922年5月,胡适与蔡元培、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梁漱溟、丁文江等16人在《努力周报》上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主张组织一个“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9月,在吴佩孚的支持下,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等人入阁,王宠惠为国务总理,他们当时被认为是无党无派的“好
人”,因而这个政府有“好人政府”之称。但这个政府不为曹锟所容,仅存在了3个多月就垮台了。
12.康有为
【答案】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失败后出逃日本。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定物,
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二、论述题
13.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国民党、共产党三方的政策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日本: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战争的长期化、国内困难的加剧以及外交上的孤立,迫使日本政府开始重新检讨对华策略。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日本把以往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改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把重视国民党正面战场,轻视敌后战场,改变为集中力量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并于1938年11月发表了第二次近卫声明,改变“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方针,提出希望中国政府分担“建设东亚新秩序的责任”。12月,又发表第三次近卫声明,重申“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声明明确表示了对国民党政府招降的条件,并从反蒋开始转变为拉蒋。
(2)国民党:在日本的诱降政策下,国民党政府抗日更加消极,而军事上的不断失利和人民抗日力量的増长,使国民党的政策重点由抗日逐渐转向反共。从1938年11月的南岳军事会议到1939年1月的五届五中全会,国民党的政策不断调整,最终在五届五中全会上确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和“整理党务案”等反动政策,并在之后不断掀起反共高潮。
(3)共产党:针对日本和国民党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共产党在抗战两周年纪念的对时局宣言中提出了“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日统一战线,反对国民党动摇妥协指明了方向。这之后,在解放区战场上,共产党放手发展抗日力量,粉碎敌人“扫荡”,巩固根据地,使革命力量不断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