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819分子生物学之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polysome

【答案】多核糖体。多核糖体是指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结合在同一条mRNA 上的多个核糖体,能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

2. TATA 框

【答案】TA TA 框是指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30p~-25bp(真核)或-10bp (原核)的一段保守性较高的序列,控制转录起始的准确性和频率,因共有序列为TATAAAA 而得名。

3.

【答案】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是指一种利用非放射性的劳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它将荧光信号的高灵敏度、安全性,荧光信号的直观性和原位杂交的高准确性结合

起来,通过荧光标记的DNA 探针与待测样本的DNA 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荧光信号进行辨别和计数,从而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细胞、组织样本进行检测和诊断,为各种基因相关疾病的分型、预前和预后提供准确的依据。

4. SDS 电泳(SDS-PAGE )

【答案】SDS 电泳(SDS-PAGE )是指根据SDS 和还原试剂将蛋白质分子解聚后亚基的大小,在恒定pH (碱性) 缓冲系统中分离的方法,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质量。

二、简答题

5. 不同人感染HIV 和HBV 在人体潜伏的实践存在很大差异,有哪些原因?

【答案】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开始出现症状和体征之间的这段时期。

(1)艾滋病潜伏期一般是1〜14年,平均6年,有的病原携带者甚至长达20年。不同个体的潜伏期之所以 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主要与患者的体征、年龄、感染途径、感染病毒的剂量及种类等因素有关。

①抵抗力、免疫功能强的个体,潜伏期相对较长;

②一般儿童潜伏期平均为1.2年,成年人8〜9年,,老年人则介于其间;

③经性接触感染的病毒剂量较小,潜伏期相对较长,经输血感染的病毒剂量较大,潜伏期相

对较短;

④ 不同的种类的艾滋病病毒造成的艾滋病潜伏期不同,

16〜19年之久。

(2)HBV 潜伏期一般是50〜150天,平均60〜90天,最短的2周,最长的可达9个月,称长潜伏期肝炎。 肝炎的潜伏期长短也取决于病毒感染数量、感染途径及机体状态:经血感染的病毒剂量大,潜伏期较短;抵抗力、 免疫功能强的个体,潜伏期较长。

6. 分别说出5种以上RNA 的功能。

【答案】RNA 的种类及各自的生理功能如表:

表 RNA 的种类及各自的生理功能

造成的艾滋病潜伏期长达

7. 蛋白质有哪些翻译后的加工修饰?其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答案】蛋白加工修饰:

(1)N 端fMet 或Met 的切除

原核生物的肽链,其N-端不保留fMet ,其甲酰基被脱甲酰化酶水解,原核及真核细胞中端的Met 往往在多 肽链合成完毕之前就由氨肽酶水解而除去。新生蛋白质在去掉N 端一部分残基后就变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2)二硫键的形成

蛋白质中的二硫键由两个半胱氨酸残基通过氧化作用而形成。二硫键的正确形成对维持蛋白质的天然构象起重要作用。

(3)特定氨基酸的修饰

生物体内最普通发生的氨基酸侧链的修饰作用主要包括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乙酰化等。

①磷酸化

主要是由多种蛋白激酶催化,发生在Ser 、Thr 和Tyr 等3种氨基酸的侧链;

②糖基化

是由内质网中的糖基化酶催化进行的;

③甲基化

主要是由细胞质基质内的N-甲基转移酶催化完成,多发生在Arg 、His 和Gin 的侧链基团的

N-甲基化以及 Glu 和Asp 侧链基团的0-甲基化;

④乙酰化

是由N-乙酰转移酶催化多肽链的N 端,发生在Lys 侧链上的

化学修饰后才能成为成熟的蛋白质而参与正常的生理活动。

⑤泛素化

首先在A TP 提供能量的情况下,泛素激活酶E1黏附在泛素分子尾部的Cys 残基上激活泛素,E1酶再将激活的泛素分子转移到泛素结合酶E2上,再由E2酶和一些种类不同的泛素连接酶E3酶共同识别靶蛋白,对其进行泛素化修饰。蛋白质泛素化以后,被标记的蛋白质常被运送到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蛋白降解体系中直到该蛋白完全被降解。

(4)新生肽中非功能片断的切除

不少多肽类激素和酶的前体需要经过加工切除不必要的肽段才能成为有活性的分子。例如,胰岛素的成熟。

8. 为什么真核生物中转录与翻译无法偶联?

【答案】真核生物mRNA 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而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因此,mRNA 只有被运送到细胞质部分,才能翻译生成蛋白质。真核生物的mRNA 开始合成时,是不成熟的hnRNA , 需要通过一系列加工过程以后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这些过程包括内含子的剪接、端加帽子结构、端加尾等。由于RNA 转录后需要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因此,转录与翻译无法偶联。

9. Watson-Crick 确立DNA 双螺旋模型,其依据有哪些?

【答案】Watson-Crick 确立DNA 双螺旋模型,其依据有:

(1)X 衍射数据: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晶体衍射专家威尔金斯(Maurice Wikins)和科学家弗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 )用X 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内部原子间的排列和距离,结果显示DNA 分子很可能具有螺旋结构,宽度为20埃,这个结果为分析DNA 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证据。

(2)美国生物化学家查伽夫(Erwin ChargafF )发现,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 碱基组成相同,一种生物DNA 碱基组成不随生物体的年龄、营养状态或者环境变化而改变,A 的数目总

C 的数目总是和G 的数目相等,A+G=C+T不同生物来源的DNA 碱基组成不是和T 的数目相等,

同,表现在A+T/G+C比值的不同。

10.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DNA 重组技术,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1)DNA 重组技术

又称基因工程,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目的是将不同DNA

。蛋白质前体经过特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