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43哲学综合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因

【答案】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一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2. 社会的政治结构

【答案】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立法、司法、宪法的规程等。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3. 感觉

【答案】感觉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如颜色、形状、声音等)和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感性认识的起点,也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4. 可知论

【答案】可知论是指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作出肯定回答的哲学理论。可知论认为现实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可知论分为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两种。

5. 重点论

【答案】重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为前提的,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6. 发展

【答案】发展是指在承认现实运动具有三种不同方向的前提下,揭示现存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整体趋势的范畴,其着眼点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指事物上升的运动。①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因素,继承了旧事物中某些合理的因素,添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因素,并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己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因而必然产生; 旧事物的结构和功能由于不能适应己经变化了的环境,因而必然灭亡。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 ②发展的方向性通过发展的过程性体现出来。一切都处在过程之中。每一事物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运动过程,每一事物都有其生成与

灭亡的过程,而生成与灭亡意味着事物的个体存在过程从属于另外一个过程。

7. 矛盾的斗争性

【答案】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哲学范畴,具有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既包括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也包括矛盾双方的区别和差异。

8. 矛盾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是辩证矛盾、客观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9. 劳动资料

【答案】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指较大规模的生产分工,它包括生产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结合。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的总和。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10.系统

【答案】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事物以及事物之间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论就是具体揭示对象的系统联系及其规律性的观点和方法,它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联系思想的正确性。在系统论中,系统具有相关性、整体性、有序性三个基本特征。

11.关节点

【答案】关节点是指事物度的两端的界限,又称临界点。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超出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体,成为另一事物。

12.本质与现象

【答案】(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本质是类的本质,即一类事物之所以区别于他类事物的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它是普遍性、共性,但并非共性都是本质。由于事物的种类是分层次的,本质也是分层次的,根据深浅层次的不同而分为多极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具体表现,即该事物的各种个性、特殊性、具体性的总和。本质是内容,但现象不一定是形式,内容也不一定都是本质。

(2)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①二者相互区别

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的;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只能间接地被认识。

②两者也相互依存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它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

③二者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本质变现象只能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 现象变本质应理解为现象表现本质,现象越丰富,表明事物的本质也越深刻。同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同一本质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3)方法论意义

正确把握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科学的任务就在于辨别真象与假象,并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要掌握大量的现象,尽可能全面观察; 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从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二、简答题

13.现实的东西就是现存的东西吗?

【答案】(1)现实性

现实性(或现实)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2)现实和现存的东西的区别

①现实的东西不仅是现存的,而且是合乎必然性的。一个事物,只要它合乎发展的必然性,迟早会变成现实。现实不仅指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而且包括事物的种种联系。

②现存的东西未必都是现实的,那种丧失了存在必然性的现存的东西就不是现实的。例如:由于历史的和当代的种种原因,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封建残余的因素。它们虽然是现存的,但早已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依据,因此决不是现实的,而是应当消除的东西。

1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案】在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活动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从量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绝大多数。在任何时候,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要成员。从质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

(1)人民群众的构成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及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形态、阶级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不同,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剥削阶级及其成员,也可能成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在当代,一切赞成和拥护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