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产品设计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关键词:产品设计;质量控制;质量特性;控制原理;质量特性处理单元;设计质量控制系统

  摘要

产品设计阶段位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形成过程中后续各阶段的质量,乃至产品的成本和销售。如今对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质量控制与管理向源头即设计开发阶段延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现代产品设计过程的设计质量控制原理、技术方法体系和相关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并开发相应的软件支持工具,对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从研究产品设计质量形成入手,指出产品质量特性表征了产品设计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是产品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对象,并进而提出产品设计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实现产品设计过程各阶段质量特性的等价映射和分解转化。基于上述思想,运用控制理论提出了基于主动预防、过程监控与事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设计质量控制基本原理,基于此原理对质量特性的分类、表达、质量特性的特点与相关关系以及其在产品设计全过程各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用于产品设计过程质量特性分解、转化、配置与传递的统一的质量特性处理单元模型(Quality Characteristics Process Unit,QCPU),对构成QCPU的要素-输入、输出、约束、方法、决策策略以及规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质量特性处理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产品设计质量控制技术方法体系研究方面,构建了面向质量特性处理过程的基于质量工具和方法的开放式技术方法体系框架,提出了基于质量工具的质量特性处理过程模型,该模型将质量特性处理过程流和信息流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为不同产品设计类型、不同产品设计阶段质量特性的处理提供了参考方法;此外,还建立了产品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的集成模型,实现了微观的质量特性处理与宏观的产品设计过程各阶段质量控制的协调与统一。论文对用户需求向产品质量特性映射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传统的质量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组合质量屋(Combined House of Quality,CHOQ)的用户需求与产品质量特性的映射方法,在该方法中提出了基于相关指数的质量特性优化规则和基于相关指数的目标约束修正方法;在进行用户需求向产品质量特性的映射过程中,针对用户需求间和产品质量特性间的相关关系对映射结果的影响问题,采用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计算用户需求和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在产品质量特性的优化与决策过程中,采用多目标规划法综合考虑了成本、上市时间、现有资源利用率和可行性等定量和定性的约束,使得最终的规划结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在系统实现方面,本文提出了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平台系统-QQ-DCplatform的整体解决方案与关键技术实现方案。构建了QQ-DCplatform系统的整体架构、功能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给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QQ-DCplatform系统与企业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方案;并对该软件原型系统进行了实例应用与评价。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