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武汉科技大学金属学答案2009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二 O O 九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考试科目及代码: 金属学 809 适用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可使用的常用工具: 计算器、绘图工具 答题内容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考试时间 3 小时,总分值 150 准考证号码: 分。 一、名词解释(任选 8 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 1、空间点阵:将晶体中的物质质点抽象为具有相同环境的等同点(阵点) ,由阵点在三维空间 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2、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 向。 3、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近程有序原子集团此起彼伏、时聚时散的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4、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 Tm 与实际结晶温度 Tn 之差。 5、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6、奥氏体:碳溶解于γ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7、交滑移:晶体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滑移面上沿同一滑移方向进行的滑移。 8、形变织构:多晶体材料由塑性变形导致的各晶粒呈择优取向的组织。 9、再结晶:冷变形金属被加热到适当温度时,在变形组织内部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逐渐取 代变形晶粒,而使形变强化效应完全消除的过程。 10、非稳态扩散:在扩散过程中,各处的浓度随时间和距离发生变化。 二、填空题(1×16=16 分) 1、面心立方结构、4、密排六方结构、6 2、柏氏矢量、位错线、1、无限、滑移、攀移、交滑移 3、增加、强度、硬度、塑性、韧性 三、单选题(2×10=20 分) 1、A 2、C 3、B 4、C 5、D 6、D 7、A 8、B 9、B 10、D 姓名: 报考学科、专业: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题 第 1 页 共 5 页

四、简答题(共 70 分) 1、 (15 分) 答:对于液态金属的结晶,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容易主要是由于基底可以降低形核功,提 高形核率。由非均匀形核的形核功表达式 ∆Gc非=∆Gc ( 2 − 3cos θ + cos3 θ ) 4 可以看出,晶核与基底间的接触角 θ 对形核功有较大影响。当 θ = π 时, ∆Gc非=∆Gc 。晶核 与基底间完全不润湿,基底对形核无促进作用,本质上仍属于均匀形核;一般情况下, 0 ≤ θ < π ,从而 ∆Gc非 < ∆Gc ,并且 θ 越小,晶核与基底的润湿程度越好,形核功越小,临 界过冷度越小,因此非均匀形核越容易。 晶核与基底间的界面能是影响接触角的重要因素,该界面能越小,接触角就越小。一般 来说,界面能取决于晶核与基底的结构相似性,特别是界面结构相似性,二者结构越相似, 界面能越低,接触角越小,这个关系通常称为点阵匹配原理。在实际结晶过程中,情况较为 复杂,除考虑点阵匹配原理外,还要通过实验确定基底对晶核的润湿程度。 基于上述分析,液态金属结晶时细化晶粒的主要方法有: (1)增加过冷度 金属结晶时,通过加大冷却速度可以增大过冷度 ∆T ,虽然形核驱动力和 长大驱动力都随过冷度增加, 但当过冷度大于一定值后, 形核率 N 的增加将大于长大速度 G 的增加,使比值 N / G 提高,结晶后得到细小晶粒组织。 (2)孕育处理 浇注前,在金属熔体中加入细小的能促进形核的固态颗粒,称为形核剂,也 称孕育剂或变质剂,发生不均匀形核,可以显著地提高形核率,这些形核剂颗粒又能阻碍晶 粒长大,结果在凝固后晶粒组织非常细小,这是生产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3)振动作用 在金属结晶过程中,对结晶系统进行振动,例如机械、电磁、超声振动等, 也可以起到细化晶粒作用,这是由于振动能的输入,提高了形核;同时通过振动可以部分破 碎较小的枝晶,在液体中形成大量籽晶,也提高了形核率。 2、 (15 分) 答: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 (1)原子尺寸因素 以 A-B 二元固溶体为例,若两组元原子半径的相对差△r 越大,溶质 原子在溶剂晶格中产生的点阵畸变越大,由于固溶体能量升高,从而限制了溶质原子的进一 步溶入,因此固溶体的溶解度降低。只有原子半径差别较小的组元才能形成溶解度较高的固 溶体,甚至是无限固溶体。 (2)电化学因素 也称电负性因素。两组元的电负性差别越大,原子间的亲和力越大,形成 化合物的倾向越大。反之,若形成固溶体,则溶解度就越小。 (3)电子浓度因素 也称原子价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原子尺寸有利的条件下,溶质原子 的原子价越低,则形成的固溶体溶解度越高,这一规律可以根据合金电子浓度解释如下,其 定义为 c= e A(100 − x) + Bx = a 100 式中 A、B 分别为两组元的原子价;x 为溶质原子的原子分数。对应于固溶体的极限溶解度, 也存在极限电子浓度,该值取决于溶剂结构。根据上式,溶质原子价越低,而极限电子浓度 第 2 页 共 5 页

为定值,必然使固溶体的溶解度升高。 (4) 晶体结构因素 组成固溶体两组元的晶体结构越相近, 形成固溶体时产生的点阵畸变就 越小,其溶解度就越高。因此,晶体结构相同是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3、 (20 分) 答:有加工硬化(应变硬化) 、固溶强化、弥散强化核细晶强化四种。 加工硬化是指金属晶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强度随着塑性形变量的增加而增加。 加工硬化产生的主要机制有位错塞积、林位错阻力和形成割阶时产生对位错运动的阻力及产 生割阶消耗外力所做的功,宏观表现出金属强度提高。 固溶强化指金属中由于溶质原子的存在,使得其强度提高。固溶强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溶 质原子与位错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又分为溶质沿位错聚集并钉扎位错的弹性交互作用 和化学交互作用两类。 弥散强化依靠弥散分布于金属基体中的细小第二相强化金属。其强化的原因在于细小第 二相与位错的交互作用,主要有位错绕过颗粒的 Orowan 机制以及位错切过颗粒机制。 细晶强化是指多晶体的屈服强度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加。可以用 Hall-Petch 关系表 示: σ s = σ 0 + Kd − 1 2 。式中σ0 为常数,反映晶内变形阻力,相当于单晶体金属的屈服强度; K 为常数,表征晶界对强度的影响,与晶界结构有关;d 为多晶体中各晶粒的平均直径。细晶 强化的原因是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细晶强化有尺寸限制。 这些强化方式的共同点也就是金属强化的实质,在于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 4、(8 分) 答:冷拉钢丝绳是由大变形量的冷拔钢丝绞合而成。加工过程的冷加工硬化使钢丝的强度、 硬度大大提高,从而能承载很大的工件。但是当将其加热至 860℃时,其温度已经远远超过 钢丝绳的再结晶温度,以至产生回复再结晶现象,加工硬化效果消失,强度、硬度大大降低。 再把它用来起重时,一旦负载超过其承载能力,必然导致钢丝绳断裂事故。 5、 (12 分) 答: (1)相变阻力中多了应变能一项。 (2)形核方面:非均匀形核为主;具有特定的取向关系;相界面常为共格或半共格界面。 (3)生长方面:出现惯习现象,有特定的组织形态,如片状、针状。 (4)有亚稳相出现以减少相变阻力。 五、 (20 分) 答: (1) 第 3 页 共 5 页

(2)组织组成物含量 0.77 − 0.45 0.32 × 100% = × 100% = 42.77% 0.77 − 0.0218 0.7482 0.45 − 0.0218 0.4282 P% = ×100% = × 100% = 57.23% 0.77 − 0.0218 0.7482 F% = 相组成物含量 6.69 − 0.45 6.24 × 100% = × 100% = 93.58% 6.69 − 0.0218 6.6682 0.45 − 0.0218 0.4282 Fe3C % = × 100% = × 100% = 6.42% 6.69 − 0.0218 6.6682 F% = 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第 4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