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843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分析操作题
1. 用国际音标给汉语普通话的下列各个词注音。
哥哥柴火木头天穷翁圆口叶贵
说明:本题可不标注声调,不能使用宽式标音法。
【答案】(1)哥哥
(2)柴火
(3)木头
(4)天
(5)穷
(6)翁
(7)圆
(8)日
(9)叶
(10)贵
2. 指出下面的句子中的预设。
王老师的《西游记》跟我从图书馆借的《西游记》不是一个版本。
【答案】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句的预设。题中句子的预设是“王老师和我都有《西游记》”。
3. 下面是三个词的释义。请据此分析:
信:①言语真实; ②对人真诚; ③相信; ④的确、确实:⑤凭证; ⑥信使; ⑦音讯; ⑧书信。
要:①腰; ②中间; ③拦截; ④要挟; ⑤求得; ⑥需要。
节:①竹子的节; ②用于树木,为木节; ③用于动物,为关节; ④用于时日,为节气; ⑤用于音乐,为节奏; ⑥用于道德,为节操; ⑦用于社会,为法度; ⑧用于动作,为节约。
(1)这三个词的词义(语素义)的引中方式;
(2)它们的引申方式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
【答案】(1)①“信”的词义是通过所反映现实现象之间的联系进行引申的。将本义“言语真实”概括范围扩大,引申出“对人真诚”“相信”等词义; 凭证具有真实可信的属性,因而“信”的词义又引申为“凭证”; “信使、音讯夕,与“凭证”有一定内在联系,书信是记录凭证、音讯
的载体,因此“信”的词义又引申出“书信”
②“要”的词义是通过所反映现实现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进行引申的。“要”的本义是指腰部,由于词义的引申、发展,它的常用义已经不再指腰部了,产生了分化字“腰”来记录它的本义; 腰是人和其他动物躯体的中间的部位,具有“中间”的特点,因此“要”引申出“中间”的词义; “拦截”这一动作含有“从中部截断”的意思,与“要”具有“中间”的相似性; “要挟”的引申方式。
③“节”的词义是通过现实现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进行引申的。“节”的本义是竹节,由于竹节的特点,引申为木节,又引申为指动物的骨节、关节,也指音乐的节奏、节拍,还指岁时的季节、节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进一步用于抽象的事物,一是指法度,二是指节操。又竹节如缠束之状,故引申为动词“束缚”。由此,又引申为节制,节省、节俭。
(2)引申的类型可以归纳为隐喻和转喻两种类型
①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②转喻的基础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4. 结合现代汉语实例与下面古代汉语材料进行对比,指出汉语表达事物数量的方式有何变化? 分析这种变化会导致汉语语法格局产生怎样的变动。
(1)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2)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庄子·应帝王》)
(3)牛一、豚一。(《书·诏告》)
(4)丧车五百。(《左传·哀公十五年》)
(5)负服矢五十个。(《荀子·议兵》)
(6)买狗四枚。(《居延汉简》)
【答案】(1)从组合关系中看,由于数量名结构的形成,现代汉语在表达数量时词序发生了变化,“数词+量词+名词”的顺序固定下来,除非特殊强调名词,一般数量结构不发生后置。
(2)从聚合关系中看,现代汉语中增加了量词这一词类,数词和名词结合需要量词这一中介,否则结构不能成立。如“一言”在现代汉语中要表达成“一句话”,缺少量词“句”则句子不能成立。
此外,现代汉语中许多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如“狗”一般和“只”或者“条”搭配,即“一条狗”或“一只狗’,; 而古代汉语中则与“枚”搭配,如“买狗四枚”。
5. 通过变换来分析下列两组句子中a 与b 不同的语义关系。
(1)a. 他喝醉了酒。b. 他喝完了酒。
(2)a. 三个人吃一锅饭。b 一锅饭吃三个人。
【答案】(1)变换为“把”字句:
a. 他喝醉了酒。一一*他把酒喝醉了。
b. 他喝完了酒。一一他把酒喝完了。
通过句式变换,可以发现两句话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同,a 句补语“醉”指向主语“他”,b 句补语“完”指向宾语“酒”。
(2)变换为“把”字句:
a. 三个人吃一锅饭。一一三个人把一锅饭吃了。
b. 一锅饭吃三个人。一一*一锅饭把三个人吃了。
a 句语义关系是; b 通过句式变换,可以发现两句的语义关系不同,“施事主语+动词+受事宾语”
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主语+动词+施事宾语”。
6. 请看下面三组英语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引号里为汉语对应解释):
A 组
The barking of dogs“冠词一狂叫一进行体一的一狗”
The growling of lions“冠词一怒吼一进行体一的一狮子”
Tile mating of cannons“冠词一轰鸣一进行体一的一炮”
B 组
The raising of flowers“冠词一养殖一进行体一的一花”
The feeding of children“冠词一抚养一进行体的一孩子”
The breaking of glasses“冠词一打碎一进行体一的一杯子”
C 组
The shooting of hunters“冠词一射击一进行体一的一猎人”
The attacking of boxers“冠词一攻击一进行体一的一拳手”
thepraisingoffriends “冠词一赞扬一进行体一的一朋友”
(1)请对上述三组的结构形式加以刻画,并说明语义关系各有什么特点。
(2)请指出上述三组中有歧义者,并使用所学过的分析方法加以分解。
【答案】(1)以上三组的结构形式均为“冠词+动词进行体+介词of+名词”,表示一种从属结构。从语义上看,
A 组中名词是动词的施事,如the barking of dogs,发出“barking ”动作的是“dogs ”;
B 组中名词是动词的受事,如the breaking of glasses”是“breaking ”的承受者;
C 组中名词既可以看作动词的施事,也可以看作受事,如the attacking of boxers,既可以认为boxers 发出了attacking 的动作,也可以认为box 二是attacking 的承受者。
C 组是有歧义的。Shooting 、attacking 、(2)可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进行歧义分解。
praising 可以空指,指向隐含的宾语,表示主语发出了这些动作,hunters 、boxes 和friends 属于受事成分,这样一来句子可等价变换为
“the hunters are shooted""the boxers are attacked""the friends are praised",也可以指向介词of 结构的中心语,即表示hunters.boxes 和friends 是动作的发出者,可将句子等价变换为“the hunters' shooting""the boxers'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