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大学医学院642生物化学(医)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答案】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生命活动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必须氨基酸对于成人有八种,即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对于婴幼儿,精氨酸和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2. 同工 tRNA 。
【答案】同工tRNA 是指结合相同氨基酸的不同的tRNA 分子。
3. 选择性拼接(alternative splicing)。
【答案】选择性拼接是指同一种mRNA 前体的不同拼接方式。
4.
别构酶
【答案】别构酶是指含有别构中心的酶。别构中心在结合别构效应物以后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活性中心的构象,最后改变酶的活性。
5. 可逆沉淀反应。
【答案】可逆沉淀反应,又称不变性沉淀,是指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虽已析出,但是其分子内部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沉淀因素去除后,能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的沉淀反应,如盐析作用。
6. 整体水平调控。
【答案】整体水平调控是生物体调控机体代谢的一种方式。高等动物不仅有完整的内分泌系统,而且还有功能复 杂的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的控制下,或者通过神经递质对效应器直接发生影响,或者通过改变某些激素的分泌,调控某些酶的活性来调节某些细胞的功能状态,并通过各种激素的互相协调而对整体代谢进行综合调控,这种调控称为整体水平调控。
7. 帽子结构(capstructure )。
【答案】帽子结构是真核细胞中mRNA
的
焦磷酸与mRNA
的
常有三种类型端核苷酸相连,
形成端有一段特殊的结构。它是由甲基化鸟苷酸经通
分别称为O 型、I 型、II 型。0型是指末端核苷酸的核糖未甲基化;I 型是指末端一个核苷酸的核糖甲基化;II 型
是指末端两个核苷酸的核糖甲基化。这里G 代表鸟苷,N 指任意核苷,m 在字母左侧表示碱基被甲基化,右上角数字表示甲基化位置,右下角数字表示甲基化数目,m 在字母右侧表示核糖被甲基化。
这种结构有抗核酸外切酶的降解作用。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它有助于核糖体对mRNA 的识别和结合,使翻译得以正确起始。
8. 变偶假说。
【答案】变偶假说是指克里克为解释tRNA 分子如何去识别不止一个密码子而提出的一种假说。假说以为,反密 码子的前两个碱基(端)按照碱基配对的一般规律与密码子的前两个(
端的碱基形成氢键时,则可端)碱基配对,然而tRNA 反密码 子中第三个碱基,
在与密码子上
有某种程度的变动,使其有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碱基配对。
二、简答题
9. 原核生物的肽链延长需要哪三种蛋白质因子参与? 它们各自有何功能?
【答案】原核生物肽链的延长反应需要三种延长因子,
即GTP 结合成活性状态,然后携带一个由mRNA
上的密码子指导的氨酰
部位;EF-Tu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它能识别除
把
新形成
从因GTP
水解而形成的活性形式。外的所有氨醐和先与的作用是从A 部位移到进入到核糖体的A 复合物中释放出来,再与另一分子的GTP 结合,重(即移位酶)在GTP 的参与下,使肽酰
P 部位,使A 部位空出来以便开始下一轮延长反应。
10.什么激素可分为水溶性激素(如肾上腺素)和脂溶性激素(如固醇类激素)。大部分水溶性激素不进入靶细胞里,而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发挥它的效应;脂溶性激素不仅能进入靶细胞,而且能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两类激素作用的模式与它们的溶解性、受体位置有什么相关性?
【答案】水溶性激素不易穿过细胞膜,所以它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内的第二
信使(如)形成,通过第二信使发挥作用;脂溶性激素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受体结合,
作用于影响基因表达。
11.假定你制备了一种含有丙酮酸脱氢酶系和TCA 循环所有酶的缓冲溶液,这种缓冲溶液中没有循环中的任意一种代谢中间物。
(1)如果你向缓冲溶液中加入丙酮酸、辅酶A 、
少还有其他什么产物?
(2)如果再向缓冲溶液中添加每一种循环的中间物各
低?为什么?
(4)如果在(2)系统中添加重新氧化NADH 的电子受体,那么
GDP 和Pi 各自预计能产生多 那么又能产生多少(3)如果在(1)系统中添加重新氧化的NADH 的电子受体,那么的产生是提高还是降的产生又有什么变化(假
定GDP 和 Pi 过量)。
【答案】
⑴
的
其他的产物包括乙酰CoA
和NADH 。由于没有TCA 循环中的中间物,故GDP 和Pi 的浓度维持不变。
(2)当加入TCA 循环的每一种中间物以后,乙酰CoA 将进入三羧酸循环,先是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然后柠檬酸异构化成异柠檬酸,
然后由于最初加入的
化,故异柠檬酸脱氢酶无法催化异柠檬酸的氧化脱羧,
故检测不到
(3)没有影响,因为丙酮酸脱氢酶催化的是不可逆反应。
(4
)一旦添加异柠檬酸脱氢酶将开始催化异柠檬酸的氧化脱羧,TEA 循环的抑制被
于是的产生增多,GDP 解除,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产生的-
酮戊二酸还可以氧化脱羧产生和Pi 将转变成GTP 。
12.(1)从上如何区分竞争性抑制与非竞争性抑制?
(2
)为什么竞争性抑制不改变
(3
)为什么非竞争性抑制不改变
的值会增加,
在非竞争性抑制的情况下的大小已被丙酮酸脱氢酶系消的释放。 (4)从分子机制上说明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抑制? 【答案】(1
)在竞争性抑制的情况下
不会改变。
(2)竞争性抑制只是阻碍了底物的结合并不影响催化。
(3)非竞争性抑制并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4)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从而阻止了底物与酶的结合。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非活性部位结合导致酶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活性部位与底物的结合能力与转化底物的能力下降。
三、论述题
13.胶原蛋白和丝蛋白结构、组成特点及其功能的适应。
【答案】(1)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结构蛋白,构成皮肤、骨骼、软骨、肌腱、牙齿的主要纤维成分。胶原共有4种,结构相似,都由原胶原构成。原胶原是一个三股的螺旋杆,是由三股特殊的左手螺旋构成的右手超螺旋。
这种螺旋的形成是由于大量的脯氨酸和甘氨酸造成的。其一级结构中甘氨酸占1/3, 脯氨酸、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含量也较高。轻脯氨酸和羟赖氨酸的羟基也参与形成氢键,起着稳定这种结构的作用。
在胶原中每隔2个残基有一个甘氨酸,只有处于甘氨酸氨基端的脯氨酸才能被羟化。原胶原之间平行排列,互相错开1/4, 构成胶原的基本结构。一个原胶原的头和另一个原胶原的尾之间有40mn 的空隙,其中填充骨的无机成分
:胶原的特殊的结构和组成使它不受一般蛋白酶的水解,但可被胶原酶水解。在变态的蝌蚪的尾鳍中就含有这种酶。
(2)丝蛋白属于弹性蛋白。弹性蛋白能伸长到原来长度的几倍,并可很快恢复原来长度。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