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与投机理论。
【答案】(1)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该理论由鲍莫尔和托宾提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犹如持有存货,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加,需要有更多的货币从事交易,另一方面,随着利率的提高,持有货币的成本(放弃的利息收入)会上升,因此,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利率上升而减少。货币需求的平方根公式为:
式中,tc 为现金和债务之间的交易(转换)成本; y 为人们月初取得的收入; r 为利率。
(2)货币需求的投机理论。托宾认为,人们会根据收益和风险来选择其财产的组合。在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没有利息收入; 购买有价证券会有收益,但要承担亏损的风险。因此,人们会根据对收益和风险的预期,做出购买证券及持有货币之比率的决策。一般地,当利率上升时,为获得更多利息收入,持有货币的需求会减少; 预期收益的增加也会使人们增加对资产(包括有价证券及不动产)的购买,减少货币需求。
2.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答案】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可用图
来描述。
第一种情况:在图(a )中,AD 是总需求曲线,AS 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AD 和短期总供给曲线AS s 的交点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 ,价格水平为P ,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此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当总需求增加,如(a )中,AD 向右移动到AD' ,短期总供给曲线AS s 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 的交点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 ,价格水平为P'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此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或过热)状态。
图 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的说明
第三种情况:总需求不变,仍为AD ,而短期总供给曲线AS s 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下资等提高)向左移动到AS s ' ,如图(b )所示,总需求曲线AD 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AS S ' 的交点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 ,价格水平为P' ,,这个产量低十原来的产量,但价格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此种情况表不经济处十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状态。
3. 简述货币政策起作用的途径。
【答案】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产出的途径实现的,但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量对产出的影响并不一定是通过利率实现的。他们提出了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一些途径的理论。
第一种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影响产出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进而影响投资。
第二种理论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较低的利率,因而导致股票价格和长期债券价格上升,对收入的预期使人们感觉更为富有,从而消费水平提高,导致总需求增加。
第三种理论认为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会增加,从而形成超额准备金,扩大了银行的信用基础,使得银行能够放出更多的贷款。银行要吸引企业贷款,就会降低贷款利率,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增力口。
第四种理论认为,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从而对总需求发生作用。尤其在实行浮动汇率情况下,当银行收’紧银根时,利率卜升,国外资金会流入,干是,本币会升值,进出口会下降,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水平下降。
第五种理论则注重可利用的信用规模,认为中央银行的行动可促使银行发放更多或更少的贷款,或以更宽松或更严格的条件发放贷款。
二、论述题
4.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差异何在?
【答案】(1)20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提出了交易力一程式,也被称为费雪力一程式。这一力一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
费雪认为,假设M 是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或。从这个方程看,P 的值取决于M 、V 、T 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不过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 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 V 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 交易数量T 对产出量通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 和M 之间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 的值特别取决于M 数量的变化。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 对P 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这说明,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
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是
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缺陷。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的动机对货币需求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的资产。决定人们持有多少货币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但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问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在等式M d =kPY中,Y 代表总收入,P 代表价格水平,k 代表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M d 代表名义货币需求。这就是有名的剑桥方程式。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前者为
次数,又代表与收入水平相对应的流通速度,即
方程式是两个意义大体相同的模型。
(3)实际上,两个方程式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②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也有人把费雪方程式称为现金交易说,而把剑桥方程式称为现金余额说。
③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 剑桥方程式则是进行微观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货币需求涉及人们对拥有货币的满足程度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它不能带来收益,这构成了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5.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普遍陷入颓势,但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率先显露复苏迹象,2010年5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长近50%,成果令人瞩目。这也引起了美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强烈指责,美财长盖特纳称人民币币值变动对世界经济极其重要,要求中国进行根本性汇率改革。这显然是自2010年下半年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延续。人民币估值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经济的热点。试用经济学原理从利弊两方面分析说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人民币的汇率使用直接标价法表示,即一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的本国货币的数量。人民币升值指的是一单位美元换算的人民
币数量变少,汇率下降了。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后者为M=kPY。若把费雪方程式中的,就容易产生这样的看法:费雪方程式和剑桥T 等同于剑桥方程式中的Y ,即把交易商品量等同于收入量,再把V 视作既代表交易货币的流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