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资源与环境学院821分析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吸附共沉淀

【答案】由于沉淀表面吸附引起的共沉淀称为吸附共沉淀。沉淀颗粒愈小,表面积愈大,吸附溶液中异电荷离子的能力越强。减少或消除吸附共沉淀的有效方法是洗涤沉淀。

2. 蓝移

【答案】蓝移是指由于结构或实验条件的变化,使吸收峰向短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亦称紫移或短移。

3. 总离子强度调节液

【答案】电位法中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时,为使试样溶液对测量的影响减到最小,需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液,其中大量的惰性电解质使被测溶液的离子强度保持一定;另有保持一定pH 的缓冲溶液以及防止其他物质干扰的配合剂等。

4. 磁等价

【答案】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化学位移相同的核)与分子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则这组核称为磁等价核,或称磁全同核。 5.

【答案】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由杂原子空轨道(II

)跃迁到

反键轨道需要的能量低

6. 滴定突跃

吸收波长落在近紫外区或可见区,

但吸收较弱

此类跃迁

【答案】

化学计量点附近的突变。

二、简答题

7. 有一混合物试样,其中所含的组分是苯、丙酮和乙醇,在缺乏单组分标样的情况下,如何对此混合物的色谱峰进行定性?

【答案】在缺乏单组分标样的情况下,无法用纯物质对照法定性,可采用相对保留值或保留指数法进行定性。

8. 解释下列化合物中

,的化学位移值为何不同?

【答案】

苯环共辄的电子云产生磁各向异性效应,区域,

值均较大。但所以

9.

小于

生的各向异性效应的影响,所以

增大;而

和均直接与苯环相连,处于去屏蔽

位于取代羰基的邻位,同时还受到与苯环共轭的〇=0双键的71电子产

处于对位,距羰基较远,受壤基产生的影响较小,

与丁二酮肟(DMG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丁二酮肟镍]沉淀,然后可以采用两

种方法测定:一是将沉淀洗涤、烘干,以式称重。采用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

形式称重;二是将沉淀再灼烧成NiO 的形

【答案】以采用第一种方法较好,因在第一种方法中,称量的是丁二铜肪镍,摩尔质量比NiO 大,Ni 的相对含量较小,称量的相对误差较小。

10.比较电位滴定法与直接电位法、指示剂指示终点法的区别。

【答案】电位滴定法与直接电位法的区别是:电位滴定法是根据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情况确定滴定终点,其定量参数是滴定剂的体积;直接电位法是以所测得的电池电动势作为定量参数,测定组分活度的方法。电位滴定法与指示剂指示终点滴定法方法不同,指示剂指示终点方法是利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指示滴定终点;而电位滴定法是利用电池电动势的突跃来指示终点。

11.什么叫沉淀的“陈化”?它适用于非晶形沉淀吗?为什么?

【答案】沉淀完全后,让初生成的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称为“陈化”。它不适用于非晶形沉淀,因为非晶形沉淀放置后将逐渐失去水分而聚集得更为紧密,使已吸附的杂质难以洗去。

1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

【答案】(1)不同点有: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比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结构复杂,可实现吸收光谱的自动扫描,价格昂贵,用途广泛,光路设计要求严格。(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具有较高的澍量精密度和准确度,而且测量方便快捷,特别适合进行结构分析。

13.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获两组分析结果,要判断此二人分析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采用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如何进行?

A.Q 检验法 B.F 检验法

C.t 检验法 D.

检验法解

比较.

【答案】F 检验法 计算两组的s

将此

与指定置信水平时的

列值

可认为两组

分析的精密度在此置信水平时无显著性差异。

14.滴定分析与重量分析比较,哪一种方法对化学反应完全程度的要求更高,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要求更高,因为滴定反应是按化学计量关系进行的,而重要分析可以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利用同离子效应以保证沉淀完全。

三、计算题

15.,,灼烧后得称取不纯的锆、铪混合氧化物0.1000g 用杏仁酸重量法测定锆、铪的含量共0.0994g 。将沉淀溶解后,分别取1/4体积的溶液,用ED-TA 滴定,若用去0.01000mol/L EDTA20.20mL ,求试样中

【答案】

设混合物中根据重量法结果有

:解方程组:

16.

称取试样

4

,加入HC1溶解后放出氯气,此氯气与KI 溶液反应,试样0.1000g

溶液相当于

的质量分数,

已知

的质量分数。

含量分别为x (g )和y (g )。 根据EDTA 滴定结果:

溶液滴定,用去25.00mL ,已知

【答案】根据过程写出反应, HC1溶解反应:

析出反应:

滴定反应:

析出反应:

过程中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