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5

  摘要

一、简答题

1. 欲增强我国新闻时效应当抓住哪些环节?

【答案】坚持新闻报道的时间性是一个带综合性指标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物质基础尚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要克服新闻的迟缓现象,保证新闻的时效再上一个新台阶,应当抓紧以下七个环节:

(1)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

当今社会是一切都讲高速度、高效率的社会,各行各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巫需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报道的时间性是富民政策的桥梁,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新时期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国家新闻事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2)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

作为记者,要尽快改变过去那种习惯在“低速公路”上行走的工作精神状态,必须闻风而动、争分夺秒地采写新闻稿件; 作为编辑,要“热件热处理”,不能慢条斯理; 作为新闻单位的各方面管理人员,要采取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将有价值的最新事实传播、发送到受众那里,尽可能使报道成为“冒热气的新闻”。

(3)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

新闻单位的人员设置、分工和工作范围、程序等现状,应当迅速改变。原则是应适应新闻工作的规律和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适当的分工是可以的,也是需要的,但过细、过死,人为地画地为牢、囿于一隅,无疑是一种作茧自缚。

(4)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

面对一个新闻事实,特别是一个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为了赢得时间,记者可先就新闻的结果发一个简讯,然后再通过深入采访,就新闻事实、事件的背景、起因、发展情况、影响范围及各界的评述等,作深度、连续的报道。因为简讯涉及的范围小,篇幅短,采写周期短,故容易抢发。

(5)简化审稿制度。

新闻的特性要求人们,稿件除了在写作、修改、排版、印刷等必要环节上停留一些时间外,不应当在任何人的桌面上耽搁。新闻稿件无须篇篇送审,可审可不审的就不审。应当提倡文责自负,应当相信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既会对上面负责,又会对广大受众负责,更会对自己负责,故意糟蹋稿件从而糟蹋自家名声的记者,应当说是不存在的。

(6)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拿我国的报业来讲,采写编排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有的地方条件相对比较落后。我国的物质基础还不雄厚,想一下子改变现状不切合实际,但是,只要各有关方面予以重视,肯下决心,并搞好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更新通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