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3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风貌通讯采写的具体要求。
【答案】风貌通讯的采写,既有通讯体裁采写上的一般特点与要求,也有其自身的采写特点与要求,通常为下述四方面: (1)强调一个“跑”字
跑,意指不要习惯坐办公室,要出去多走走,多看看,与事件通讯、人物通讯及工作通讯相比,记者采写风貌通讯所跑的路往往更多,从一定意义上说,风貌通讯是用脚板跑出来的。因此,记者在采写风貌通讯时,要比平时更为勤快。
(2)围绕一个“变”字
风貌通讯从选材到谋篇布局,必须紧紧围绕一个“变”字,写某地、某单位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历史情况、背景材料不是绝对不要,可以少量选用些,用以衬托今日的发展变化。总之,要以“变”字为轴心,记者的头脑及笔要围绕“变”宁团团转。
其次,记者要善于写出动中之变。即不要将风貌通讯写成平面式介绍的说明书等,而应向读者展示正在变动的立体式画面。
(3)融进一个“情”字
风貌通讯是反映风土人情的,要使该体裁真正、深深地打动人和感染人,作者应饱含热情,应尽量进入角色,做到物我相融。在具体表达上,作者在以叙事为主的同时,可以较多地穿插议论与抒情,力求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从而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和心理的共鸣。
(4)兼顾一个“识”字
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本身就是介绍历史、地理等知识。读者喜欢风貌通讯,是因为风貌通讯有他们感兴趣的有关知识,既然读者不可能事事阅历、处处亲临那么,要“见多识广”的话,求助于报上的介绍便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况且,如今的受众求知欲特别旺盛,风貌通讯在满足受众这一心理需求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此,记者在叙述各地风土人情、发展变化时,莫忘适时地穿插有关知识,以使受众获得更多的满足与享受。
2. 如何看待新闻结尾的作用?
【答案】新闻结尾,一般是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从眼下新闻写作实践和受众的接受心理实际出发,对新闻结尾的作用应当从以下两方面考量:
(1)结尾若好,当然需要。从新闻结构整体性考虑,一篇新闻应当有头有尾。况且,符合要求的新闻结尾属“压台戏”,既能使新闻主题升华,又能收言尽而意不止之效,令人“执卷留连,若难递别。”好的结尾应当达到两个要求:①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②寓意深刻,回味无穷。
第 1 页,共 5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