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复试之国际贸易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边贸易谈判

【答案】多边贸易谈判是指集团内的和全球性的国际贸易谈判。全球化的本质在于各国能够通过相互问的合作和分工来分享经济规模扩大带来的好处。但是在合作与交往的过程中,各国都希望其他国家对本国的商品与服务开放市场,但国内的一些集团利益又使得政府不愿意开放自己的市场。因此各国间不免发生利益冲突和贸易纠纷。由于不存在一个超越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从二战后到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前,负责国际贸易多边谈判,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最大国际条约和组织机构就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之后由世贸组织负责。

2. 局部均衡分析

【答案】局部均衡分析是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的一种均衡分析。

3. 相机保护措施

【答案】相机保护措施(contingent protection)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某些紧急保护措施或停止履行现有协议中的正常义务,以保护本国某些更加重要的利益。WT0允许使用的相机保护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紧急保障,以及为了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幼稚产业、维护国家安全等实施的暂时性贸易保护政策。

4. 贸易制裁

【答案】贸易制裁是指用来为政治目的服务,作为对别国的政治或经济政策进行报复手段的国际贸易政策。最典型的做法是通过进出口抵制和商品禁运等实行贸易制裁。贸易制裁的目标是通过削减进出口造成被制裁国经济上的损失从而迫其作出某种改变。贸易制裁有时也用作经济目的。从经济角度来说,贸易制裁的结果是双方都损失,损失大小则取决于哪一方的贸易供给或需求更无弹性。弹性越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越高,就越容易受到损害。

5. 贸易逆差

【答案】贸易逆差又称对外贸易入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度)内,进口商品的总值大于出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入超”。贸易逆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

6. 克鲁格曼模型

【答案】克鲁格曼模型又称PP-ZZ 模型,是指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1978年所写的《规模经济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一文中建立的旨在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来分析当代国际贸易的理论模型克鲁格曼模型中有两个与传统贸易理论不同的假设:①企业具有内部规模经济;劳动是惟一投入,但成本函数中包含一个固定投入成本,即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増加而递减。②市场结构为垄断竞争,即同行业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质但有一定替代性。

克鲁格曼模型的主要结论有两点:①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消费人口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②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但消费品的种类则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福利。

7. 价格支持

【答案】价格支持是政府通过稳定价格来支持生产者的一种手段。为了稳定生产和保证生产者的收入,政府设立一个不由市场供求变动决定的“支持价格”或“保证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保证价格,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卖出高价,自然不用政府操心。如果市场均衡价格下跌到低于这一保证价格时,生产者则从政府手中得到两种价格的差额,产品产量和生产者的收入都不会因价格的下跌而受到多大影响。

8. 绝对优势

【答案】绝对优势论是指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増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就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二、思考题

9. 为什么要用限制进口的政策来改善国家收支状况?现实中效果如何?(用图说明)

【答案】(1)改善国际收支情况是指通过贸易保护的手段,使得出口所得高于进口所有,形成贸易出超。保护手段包括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两方面。而对于一些出口能力低、外债负担沉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只能依赖限制进口的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2)但在实际操作上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实施上必须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别国的对策以及这种对策对本国出口的影响。贸易是双方的,一国实施保护,别的国家也会跟进,无论是有意报复还是出口能力的下降,都会反作用于本国的出口,其结果是,在进口减少使外汇支出减少的同时,出口减少所带来的收入增加量也缩小。国际收支也许并没有改善,本国消费者和出口行业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10.下述例子中,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是比较优势还是规模经济?

(1)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

(2)英特尔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

(3)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

(4)中国是主要的电视机出口国;

(5)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装和鞋。

【答案】比较优势是指国际贸易中,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规模经济是指如果生产规模太小,劳动分工、生产管理等都会受到规模限制,产品的平均成本会比较高。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这种限制会减少,每单位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1)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是因为存在比较优势。加拿大原木储量巨大,因此可以为国内造纸业提供充足便宜的原木浆,因此其在纸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英特尔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是因为存在规模经济。全球巨大的市场绝大部分被英特尔和AMD 两家芯片厂商占领,并且英特尔在市场占有率上还略胜AMD —筹,因此其生产规模是巨大的,形成规模经济。

(3)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是因为存在规模经济。美国和日本利用产品差异论,各自专门生产其复印机行业内相应品质和类型的机器,从而使规模效益递増而降低生产成本,达到规模经济。

(4)中国是主要的电视出口国是因为存在比较优势。中国生产电视占有比较优势是因为在装配电视的劳动力上具有比较优势。

(5)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装和鞋是因为存在比较优势。东南亚国家出口服装与鞋主要是由于其在劳动力上占有比较优势。

11.有人认为中国入世的一个重要的好处在于,其他国家会取消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中国能从扩大纺织品出口中获利,试运用所学过的方法分析这一观点。

【答案】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的典型产品,同其他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或地区相比,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入世后,其他国家取消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中国有可能因此获利,也可能会利益受损。

(1)中国有可能会在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増加纺织品的出口,在纺织品价格没有很大变动的条件下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