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住院医师题库>感染性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A3型题] 女孩,4岁,因发热4天,伴咽痛、头痛、呕吐,1天前发现左下肢不能站立及行走而来就诊。体检:体温38℃,神志清,心、肺无异常。双下肢肌力:右1级,左1级,膝、跟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反射阴性。双下肢痛觉存在。该患者的处理中错误的是()

A . A.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B . 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C . 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D . 保持合理的体位
E . 恢复期可以使用促进神经肌肉传导药物

16个月女孩,发热3天,体温38~38.5℃,呕吐2次,大便每天2~3次,稀,无脓血,多汗,1天前右下肢不肯站立及行走。体检:体温38.6℃,神志清,烦躁,前囟已闭,咽稍红,颈软,心、肺无异常,腹软,腹壁反射存在,右下肢不肿胀,肌力2级,膝及跟腱反射未引出,痛觉存在,克氏征、布氏征均阴性。如果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快,但呼吸规则,两肺有细湿啰音。最可能的并发症为() A.合并心力衰竭。 急性肺水肿。 支气管肺炎。 胸膜炎。 膈肌麻痹。 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载气。 血能化气。 有效循环血量一般不依赖下列哪项()。 充足的血容量。 通畅的微循环。 有效的心排出量。 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良好的左心功能。 宗气的分布是() 行于脉外。 散于胸腹。 熏于肓膜。 贯注心肺。 布散肌表。 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期。 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破裂,造成细胞自溶。 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细胞能量来源主要是糖酵解。 毛细血管内有微细血栓形成。 女孩,4岁,因发热4天,伴咽痛、头痛、呕吐,1天前发现左下肢不能站立及行走而来就诊。体检:体温38℃,神志清,心、肺无异常。双下肢肌力:右1级,左1级,膝、跟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反射阴性。双下肢痛觉存在。该患者的处理中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