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22中国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投下
【答案】投下,全称“投下军州”,又作头下,是由辽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的人,以其所分得的或所俘获的人口设置的贵族领地。贵族将战争中所掠或皇帝赏赐的人口自置城堡内予以管理,即为头下,又称“私城”。被俘掠的汉人和渤海人大都被安置在适宜农耕的地区,有技艺的则从事手工业。这些从事农耕的人,一方面要向头下军州的贵族缴纳实物地租,另外还须向辽政府缴纳课税,故又称为“二税户”。城市里的商税,除酒税交给政府外,其他均归头下军州的贵族所有。这里的官吏,除节度使外,都由各州的贵族委派。头下军州的户口,一面依附本主,一面依附辽政府.10世纪末以后,辽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已日益加强,以往建置的头下军州,逐渐被收归中央,由中央直接管辖。
2. 黄巾起义
【答案】黄巾起义是指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东汉末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利用传教治病的方式,秘密进行组织活动。10余年间,徒众达数10万。中平元年,因内奸唐周告密,起义被迫提前发动。起义军因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起义军主力主要活动在南阳、颖川、河北地区。不久张兔病死,起义军主力先后在颖川、南阳等地失败。此次斗争历时9个月,它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逐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
3. 陶澍
,字子霖,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嘉庆七【答案】陶澍(1779~1839年)
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设义仓以救荒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文毅。
4. 官渡之战
【答案】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
,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五年(200年)
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5. 保甲法
,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答案】保甲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之一。熙宁三年(1070年)
,主要内容有: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姒做颁行》
保丁;农闲时保丁聚集,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流派保丁值班巡查,维持. 旃安。目的是逐步实现民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以民兵取代冗兵,增强各地的武装力量。哲宗元祐占年间被废除。
6. 谶纬之学
,是指巫师或方士【答案】谶纬之学是指流行于西汉末和东汉时的一种神学迷信学说。“谶”
,是指方式化制作的一种隐语或宗教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又分为符截、图饿等。“纬”
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相对于“经”而言的。该学说主要以《易经》中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和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根据,为巩固统治或改朝换代提供天命上的根据。王莽利用此“改制”。东汉光武帝用此作根据中兴汉朝。东汉章帝集白虎观会议,写成《白虎
,使儒学神秘化,谶纬学也更为发展,尊为秘经。至东汉末年,这一学说才逐渐衰落。 通义》
7. 大小和卓叛乱
【答案】大小和卓之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18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朝平定天山北路准噶尔部贵族叛乱时,被准噶尔部俘虏的维吾尔族
,他们兄弟两人纠集其他各部的维吾尔族上层首领大小和卓先后逃回。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分子发动暴乱。次年,清朝派军平叛。到1759年,终于将这次叛乱镇压下去。之后,清政府在喀什噶尔等地设置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他们受到伊犁将军的管辖。
8. 《永乐大典》
,是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答案】《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的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后,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借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全书22877卷,目录66卷,共11095册,3亿7千万字。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两处。
9. 算赋口赋
【答案】算赋口赋是秦汉时期政府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国家按丁、口索取的一种
财政收入,按照纳税者的年龄不同,口赋可分为口钱和算赋。口钱是向儿童征收的人头税,汉初规定7~14岁儿童,不论男女,每口每年交20钱。算赋是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15~56岁的成人,不论男女,每人每年向国家交纳120钱,称为一算。商人和奴婢加倍。汉惠帝时规定女子年15岁以上到30岁尚未出嫁者,要分五等加征,每等加一算。算赋的主要用途是支付库兵车马的支出,是汉代军费开支的重要来源。
10.王守仁
【答案】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道、佛三家。因平定宸濠之乱的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王守仁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号阳明先生,谥文成,浙江余姚人。主要著作有《传习录》和《大学问》等。他直接继承南宋陆九渊的主观唯心论的心学,后人合称作“陆王心学”。他提出“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认为“吾心”便是宇宙,“心明便是天理”。人们只要消除欲念,就可“致良知”,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他又提出“知行合一”,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王守仁的学说在明后期广为流行,几乎有取代程朱理学的趋势。王守仁学说被称为“王学”,其学派被称为“阳明学派”或“姚江学派”。
11.红山文化
【答案】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华古国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西辽河流域,同时也规定和影响了中华礼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12.傣禄制度
【答案】俸禄制度是指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体的制度。至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一般不再分封土地作为各级官吏的报酬,而是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傣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根据官位的高低来衡量棒禄的多少,于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的新格局就此形成。傣禄制度的实行,便于国君用利害关系控制各种官吏。
二、论述题
13.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叔方面主要推行了哪些措施?
【答案】(1)政治体制方面
①限制丞相权力,形成“中朝”决策机构。由侍中、常侍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成为一般的政务机构。
②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在首都长安设立司隶校尉,率兵捕捉巫蛊,监督大奸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