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新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3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新闻采访孕育于人类早期的传播活动之中? 古代报纸产生后,新闻采访为什么自然处于史前阶段?

【答案】(1)采访活动作为新闻传播的最基础、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其雏形便孕育在人类早期的传播活动之中。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了解外界环境,适应外界环境。比如,他们观看天色,或者从江河的波纹中,明了大地变化,以决定是否居住或搬迁; 他们探寻动物的踪迹,以掌握猎情,决定单独猎取或示意伙伴合力猎取等。在某种意义卜说,这里的“观看”、“探寻”,便含有后人所谓“采访”的意思。当然,这种“采访”活动是极为原始的,信息的传递也只是靠手势、声音及一些实物作媒介。

(2)新闻采访植根于人类甲‘期的传播活动。奴隶社会之前,已有了原始意义的“采访”活动,但不是新闻采访; 古代报纸产生后,为数不多的采访活动还处于新闻采访的史前阶段。这是因为,古代报纸从刊登内容、发布时间到发行范围,都不具备公开传播的意义; 同时,长期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限制,人类社会交往面的窄小,加之封建统治阶级严酷的思想钳制,使得近代新闻事业产生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新闻采访只能在其母胎中缓J 漫成长,而难于脱胎而出。

2. 你认为应该如何锻炼和增强自己的观察力?

【答案】所谓观察力,就是指记者观察的能力。作为一个记者应该有很强的观察力。提高记者观察力的途径与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1)要自觉养成对客观世界的强烈“关注力”

一个记者只有有了对生活的满腔热情,有了去“发现”生活的强烈愿望,才可能具各敏锐观察力的前提和条件。优秀的新闻作品,无一不是记者满怀激情,以赤子之心去拥抱生活的结果。除了对生活要饱含激情,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外,还必须对所观察(感知)的对象具有一种强烈的惊异感。强烈的惊异感,则可以拨开“适应”所造成的浑浑沌沌的雾障,可以冲破“惰性”所结成的僵化感知的茧壳。

(2)要积极训练自己感知客观世界的“专注力”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