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艺术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德国诗人席勒的著名美学著作是_____。

【答案】《美育书简》。

【解析】《美育书简》,又称《审美教育书简》,由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于1793~1794年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整理而成。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美育书简》一书认为:①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是造成人性分裂的根源,它割断了人性内在的联系,造成人性的分裂; ②游戏的意义和最高社会理想:审美游戏到了高级阶段,美本身就成为人追求的对象,就会建立起审美外观的王国,但它“只能在少数卓越出众的人当中找到。”书中关于人性的自我分裂、游戏冲动和审美游戏的观点对后世的艺术理论和美学影响深远。

2. 中国盛唐时期的艺术繁荣,史上习称“_____”。

【答案】盛唐之音

【解析】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顶峰,盛唐音乐的繁荣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当时国势兴盛、经济昌明在音乐文化艺术领域的积极收获,同时也与唐王朝三代最高统治者对音乐文化艺术的特殊偏爱和倡导密切相关。同时盛唐的书法和绘画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涌现出大批的书法家和绘画家,如颜真卿、张旭、柳公权等。

3.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_____的主题曲。

【答案】《三国演义》

【解析】电视剧《三国演义》改编自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其主题曲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由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演唱。

4. 非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设计的_____建筑,是后现代主义代表作。

【答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解析】菲利普·约翰逊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和评论家,在1983年建成的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设计中,约翰逊把历史上古老的建筑构件进行变形,加到现代化的大楼上,有意造成暖昧的隐喻和不协调的尺度,这使得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怎样互相转化的?

【答案】(1)艺术思维的内涵

艺术思维主要是指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思维则是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因而以抽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另一种思维方式)。

(2)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

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转化的特点是严格地遵循着艺术美的规律来进行的。遵循艺术美的规律转化包含着这样三层意思:

①按照艺术意象理想化的规律进行互相转化

不论是体验社会生活、艺术想象、还是深化主题等方面,都是按照理想化原则进行转化的,也就是说,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配合和转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艺术意象向着理想化的目标发展(科学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转化的目的则是为了要找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遵循着表现艺术意象中深层内涵的意蕴以外现的艺术形象的独特神韵的原则进行转化。 ③在选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也表现出运用生动而又精妙的艺术语言时所运用的形象思维和对艺术语言进行理性的分析、比较,从而选出更恰当更精妙的艺术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抽象思维两者的不断转化。

6. 简述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答案】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而技术则是功能与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断更新又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为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技术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在影视中,技术的基础性支持使得艺术的表现成为可能; 艺术的指导性为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与发展方向。虽然最初人们发明能够记录影像的工具只是为了纪实与传播,但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标准的不断提高,艺术应运而生。艺术诞生之后,便有了艺术的思维与创造方式。人们运用这些方式创造出思维的成果,之后便又需要技术去实现它。二者相互促进,交替成长。

①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对电影艺术的积极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逐渐成为影视特技、数字电影的基础和发展动力。数字电影著作技术由于其高效、丰富、快捷、无损、廉价等特点在国际上得到了空前高速的发展。传统电影也争相运用新的数字技术面向数字电影发展着。作为世界电影制作的前沿,好莱坞在数字图像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是在世界前列的。正是数字技术拥有着传统技术不可能拥有的能力和优势,现在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影视制作的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

数字特效不再是后期剪辑中的一个补充,而是渗入到电影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作为计算机图形学在电影中的运用,数字特效不仅为好莱坞电影带来了划时代的发展,也为它带来全球无数的票房。

②电影艺术对技术的积极影响

电影艺术特别是表现未来题材的电影如科幻片,以及大量呈现虚幻想象场景的浪漫主义电影都有意无意的刺激了技术的进步。人们受到艺术的思维和创造方式的启发,会出现新的技术思维甚至技术成果。比如《星球大战》、《变形金刚》、《黑客帝国》等电影都呈现了当今还未出现过的技术手段和科技成就,受到电影的启发,科学家正努力实现太空技术,工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2)技术与艺术并不对立,只是具有阶段主导性

①技术与艺术的主导性是交替进行的

电影发明之初的作品是纯技术的体现,毫无艺术性可言。像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画面展示的只是一辆火车由远而近,朝着观众开过来,越来越近,害怕被火车头撞到的观众惊恐地从座位上站起来逃到旁边。这一时期,观众对于这一新事物的接受首先是从技术上对它的认可,还达不到艺术的高度。放映者带给观众的是真实事物的再现影像,观众也只是以看待真实事物以另一种形势再现的眼光去欣赏它。可以说,早期电影人对于电影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崇拜的阶段。当技术日趋成熟,比如今天,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各种手法实现复杂的特技,甚至全部用虚拟场景与虚拟人物,当技术越接近成熟,人们站在技术的高台上,思考更多的就小再是纯技术的变革,而是发掘更高的艺术价值,并且让技术去支撑它,将之完美地表现出来。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有《西蒙妮》。

②技术与艺术的主导性不同,从而会影响电影的质量

同时期的电影《秋菊打官司》的精神张扬,《十七岁的单车》的发人深省,《ET 外星人》的感人肺腑与《星球大战》的画面壮观而思想主题贫乏形成鲜明对比。与不用或很少用特技的以上几部电影相比,《星球大战》第三部《西斯的复仇》虽然从头到尾被特技包装起来,但是,观众看完之后脑海中能够留下的只有激光、星球、庞大的地面建筑,唯一缺乏的是被感动的感觉,而这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在。在复杂华丽特技的精心包装之下,影片的艺术价值并没有随之提高,人们甚至可以说,是华丽的技术掩盖了艺术的光芒。在这样一个阶段,技术是占主导地位的。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方面的革命首先来自于技术上的突破。而一旦在技术突破后、更新的技术突破未来临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对新技术的新鲜感会逐渐消逝,这时主要的注意力便自然地转向艺术上的追求,直至更新的技术带来新的冲击,周而复始。艺术与技术从来不是截然分开的。人们应该始终把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让它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7. 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理解。

【答案】郑板桥的这三个词非常形象、恰当地描述了艺术创作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