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666风景园林理论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隋唐园林的主要成就。
【答案】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现将全盛时期造园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
①“皇家气派”作为皇家园林所独具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
②“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给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它的形成,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③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出现了像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这样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人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①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把诗、画情趣赋予园林山水景物,以诗入园、因画成景已见端倪。
②以山水景物诱发游赏者的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己处于朦胧状态。
③“中隐”思想以及官僚阶层的壮大和官僚政治的成熟推动了士流园林的发展。
④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的境地,促成了文人造林的兴起。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①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②郊野寺观的园林(包括独立建置的小园、庭园绿化和外围的园林化环境)把寺观转化为兼有点缀风景的手段,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郊野的生态环境。
③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和“园林寺观”的发展。
(4)公共园林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①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丰富了城市总体的天际线,增益了城市绿化效果。
②长安的绿化不仅局限于城区,还以城区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了近郊、远郊乃至关中平原的绿色景观大环境的烘托。
③长安的绿化建设情况经传播影响及于国外。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跨入了一个新境界。
①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比较普遍,“假山”一词开始用作园林筑山的称谓。
②园林的理水,除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外,更注意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③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
④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朴素的茅合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不拘一格。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①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
②第四个特点意境的含蕴处在朦胧的状态。
③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并在世界崭露头角,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
2. 秦汉时期著名的建筑宫苑有哪些?
【答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模宏伟壮丽。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一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秦汉时期较著名的宫苑主要有:秦朝有咸阳宫、阿房宫、兰池宫等; 汉朝有上林苑、建章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1)咸阳宫
咸阳宫是中国秦代宫殿,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当初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己建成。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该宫又经扩建。据记载,该宫“因北陵营殿”,为秦始皇执政“听事”的所在。秦末项羽入咸阳,屠城纵火,咸阳宫夷为废墟。
(2)上林苑
上林苑是古代汉族园林建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己无存。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汉族建筑宫苑的典型。建章宫位于其中,井挖有一太液池,池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二座岛,形成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一池二山”的模式。
(3)未央宫
未央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西汉皇家宫殿,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公里处,建于长安城西南角,为长安城地势最高之处的龙首原上。西汉时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为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
3. 《园冶》中,关于水榭的描述:“榭也,籍也……”翻译这段话,并说明成书作者,朝代。举例说明水榭的选址,体型,方向。
【答案】《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
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榭也,籍也。籍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意思就是:榭这种建筑是凭籍着周围景色而构成的,它的结构依照自然环境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形式。在园林建筑中,榭是园林景色中的“点缀”品,是从属于自然空间环境的,虽不作为园林中的主体建筑物,但对丰富园林景观和游览内容起着突出的作用,在建筑性格上,以轻快、自然为基调,与周围环境和谐地配合。榭的功能多以观景为主,也可满足社交休憩的需要。榭属于临水建筑,在选址、平面和体型设计上,要特别注重与水面和池岸的配合关系。一般在不同地域的园林中,由于外界环境不同,其形式也不相同。
(1)江南园林中的水榭:由于私家园林面积较小,所以榭的尺度也不大,形体多取水平线条,建筑物一半或全部跨入水中,下部以石梁柱结构支承或用湖石砌筑,并让水深入底部。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网师园的“濯缨水阁”、藕园的“山水间”等。
(2)北方园林中的水榭:具有北方宫廷建筑特有的色彩,建筑浑厚、持重,建筑尺度较大,造型多样。如北京颐和园的“洗秋”、“绿饮”两个水榭。
(3)岭南园林中的水榭:由于气候炎热,水面较多,因此创造了一些以水景为主的“水庭”形式,多位于水旁或完全跨如水中。
4. 宋代的“文人园林”有何特点? 试简单描述
【答案】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风格寓有魏晋南北朝以来一脉相承的隐逸思想和显而易见的文人的精神寄托。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1)简远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创作方法趋向写意的表征。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①景象的简约造园诸要素如山形、水体、花木、建筑不追求品类之繁复,不滥用设计之技巧,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域或景区。所以,司马光的独乐园因其在“洛中诸园中最简素”而名重于时。
②景题的“诗化”意境的深化在宋代文人园林中特别受到重视,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
(2)疏朗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园林筑山往往主山连绵、客山拱伏而构成一体,且山势多平缓,不作故意的大起大伏。植物配置亦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林间留出隙地,虚实相衬,于幽奥中见旷朗。建筑的密度低,数量少,而且个体多于群体。不见有游廊连接的描写,更没有以建筑而围合或划分景域的情况。
(3)雅致官僚士大夫追求不同于流俗的高蹈、沉腼隐逸的雅趣作为逃避现实的惟一的精神寄托,反映在园林上,就表现为雅致的风格。譬如,园中种竹,在私家园林中大量栽植梅、菊,园林用石盛行单块的“特置”,此外,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等,亦示其不同流俗。
(4)天然宋代私园所具有的天然之趣表现在两方面:
①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
②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园林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