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聊城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聊城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聊城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7 2018年聊城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12 2018年聊城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19 2018年聊城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25

一、名词解释

1. 重吸收作用

【答案】重吸收作用是指滤液(原尿)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内时,其中水和某些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与集合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2. 血氧饱和度

【答案】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和血红蛋白的容量占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即血液中氧的浓度。血氧饱和度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静脉血为

3. 运动后蛋白尿

【答案】运动后蛋白尿是指健康人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或暂时性的蛋白尿。尿蛋白阳性率及尿蛋白量与运动强度、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微量的蛋白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来,被视为尿蛋白阴性。但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尿中会出现大量蛋白质,即尿蛋白阳性,经一定时间休息后,尿蛋白自行消失。

4. 腱器官

【答案】腱器官是指位于肌纤维和肌腱连接部位的囊状结构,与骨豁肌呈串联式排列的一种张力感受器。腱器官和肌梭是存在于骨骼肌内的感受器,统称为本体感受器。是感受骨骼肌张力变化的一种本体感受器。

5. 激素

【答案】激素是指人或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度活性的有机物质。仅需很小剂量的激素便可以改变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以说激素是一种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化学信使。所有的多细胞生物都会产生激素,植物产生的激素也被称为植物激素。动物产生的激素通常通过血液运输到体内指定位置,细胞通过其特殊的接受某种激素的受体来对激素进行反应。激素分子与受体蛋白结合后,打开了信号通路进行信号转导,并最终使细胞做出特异性反应。

6. 人体生理学

【答案】人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正常状态下,人体内各细胞、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以及在整体情况下,各器官、系统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以达到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过程、规律和机理。

二、简答题

7. 状态反射包括哪两种形式? 简述其机制。

【答案】状态反射是指当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的反射过程,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

(1)迷路紧张反射

迷路紧张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内耳迷路耳石器官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由于不同头部位置会造成对耳石器官的不同刺激,使传入冲动沿前庭神经进入延髓的前庭神经核,再通过前庭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与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并发生传出冲动引起有关伸肌紧张性增强。这一反射的主要中枢是前庭核。

(2)颈紧张反射

颈紧张反射是指颈部扭曲时,颈椎关节韧带和颈部肌肉受到刺激后,对四肢肌肉紧张性的调节反射。颈紧张反射的中枢在颈脊髓部位。在正常人体,由于高位中枢的存在,这类反射被抑制而表现不明显。

8. 简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答案】体液免疫是指B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増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1)感应阶段,是识别和处理抗原的阶段。

(2)增殖与分化阶段,是B 细胞分化增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的阶段。

(3)效应阶段,是抗体对再次侵入的抗原异物发挥免疫作用的阶段。

9. 简述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对大气环境的要求。

【答案】避免大气污染对运动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应该注意对运动场所进行适宜选择。建议如下:

(1)室外运动的场所要选择无污染、空气清洁的地方,尽量避开污染区,如高速公路旁、交通繁忙的时段或污染源附近等。

(2)有些有害气体的浓度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较大,如冬季或雾天大气污染程度较高,此时最好不要在室外进行运动。

(3)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体育健身活动应认真选择空气污染较小的地点和时间。

10.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1)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兴奋性

兴奋性是指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神经、肌肉和腺体等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

(3)应激性

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活体组织应激性既可以是生物电活动,也可以是细胞的代谢变化。

(4)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具有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5)生殖

生殖是生命的基本活动。生物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

11.什么是有氧适能,它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答案】(1)有氧适能的定义

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它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基础,故又可称为有氧工作能力,有氧适能水平愈高,有氧工作能力愈强。有氧工作能力是人体最基本的工作能力,人们的日常活动、劳动都属于有氧工作,均与自身有氧适能密切相关,在耐力性运动中有氧适能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都说明,有氧适能在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和健康水平中是非常重要的。

(2)有氧适能的生理学基础

人体中,氧的摄取和运输是由氧运输系统即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实现的,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取决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能力,具体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肺的通气能力、血液的载氧能力、心脏的泵血能力、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①肺的通气能力

肺通气能力是指肺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的能力。肺通气能力愈高,机体从外界摄取氧的能力也愈大。影响肺通气能力的基础是肺的容量,判定肺通气能力的指标有肺活量、每分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等。目前在体格检查和体质测定中,肺活量被作为评价有氧适能的一个简易指标。最大通气量与通气贮备量呈正相关,与人体劳动及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是决定和评价有氧适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血液的载氧能力

载氧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贫血时血液的载氧能力被削弱,这将不利于有氧适能。

③心脏的泵血能力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决定氧运输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有氧适能水平的重要因素。心输出量是限制人体劳动和运动能力(特别是耐力运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换言之,发展和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心泵功能,是提高耐力运动的重要方面。

④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