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开大学文学院723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中国新闻史新修》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5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进奏院状

【答案】进奏院状是我国唐朝由进奏官不定期从都城向地方藩镇传发的、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原始状态的报纸,是官报的雏形。它的内容主要涉及皇帝活动、诏旨、官吏任免、臣僚章奏和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读者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进奏院状的特点是不定期、无报头。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正式活动,且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这些消息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的,有的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2. “中央广播电台”

【答案】“中央广播电台”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是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的核心机构之一。1928年8月1日开始在南京播音,呼号为XKM ,发射功率500瓦。1932年11月建成新台,呼号改为XGOA ,发射功率扩至75千瓦,为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电台。

3. 《明报》

【答案】香港《明报》创刊于1959年,由查良墉和沈宝新创办。读者对象以学界和知识分子为主。它重视祖国大陆的新闻。新闻报道强调“理性’夕、“客观”、“公正”,要代表民众说话。其副刊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日销量10多万份。

4. 媒介融合

【答案】媒介融合是指随着传播技术(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报业、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使得媒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同时,新媒体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的功能逐步强大。

二、简答题

5. 简述解禁后的台湾报业的变化。

【答案】解禁后到2000年的台湾报业有两个明显的变化:

(1)报业市场竞争开始变得激烈

①报禁开放后,报业市场受到强烈冲击,首先表现在晚报市场上。《民族晚报》和《大华晚报》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