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项不是灸法的作用()。 消瘀散结。 通腑泻热。 防病保健。 温经散寒。 扶阳固脱。
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使用“癌”病名的著作是() 《肘后备急方》。 《仁斋直指附遗方论》。 《外台秘要》。 《诸病源候论》。 《疡科心得集》。
6个月小儿。发热5天,伴频繁咳嗽,喘憋。住院查体:体温39.4℃,血压80/60mmHg,嗜睡,面色发灰,呼吸80次/分,双下肺呼吸音减低,叩诊微浊,心率188次/分,心音低钝,肝肋下3cm,腹膨隆,无包块,肠鸣音减弱。血常规:白细胞5.6×109/L,N40%。胸片:双下肺大小不等片状阴影。急救治疗应给予() A.2:1液20ml/kg,快速静脉点滴。 毒毛花苷K饱和量加入10%葡萄糖慢速静注。 地高辛肌注加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口服。 地高辛肌注加安定静注。 1.4%碳酸氢钠20ml/kg,快速静脉点滴。
病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热色,身痒,宜用()。 桂枝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以上均不能用。
提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的医著是()。 《扁鹊心书》。 《素问》。 《灵枢》。 《诸病源候论》。 《备急千金要方》。
患者男,31岁,农民,因“发热(最高体温39.5℃)伴头痛4d,皮疹1d”来诊。查体:T39℃;结膜充血,皮肤散在充血性斑丘疹。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出血热抗体试验(-)。最可能的诊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