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综合&之学前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期目标

【答案】中期目标是指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中,中期目标处于幼儿园教育目标和近期目标之间。教育总目标要通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和活动目标才能落实到幼儿身上。目标越小,越具体,目标的实现也就越容易。上述几个层次的目标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通过上述层次的转化,使宏观的教育目标真正成为可操作的活动目标,从而促进幼几个体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2. 近期目标

【答案】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是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订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是一个具体的短期内可以达到的目标。近期目标一般是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制订的,往往在月计划和周计划中体现出来。

二、简答题

3. 简述幼儿德育的目标及其内容。

【答案】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其目标和内容分别是:

(1)幼儿德育的目标

幼儿德育的目标正如《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那样:萌发幼儿爱家多、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情感入手,符合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2)幼儿德育的内容

幼儿品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与发展幼几个性两个方面。

①发展幼儿社会性。社会化过程是个体了解社会对他有哪些需要与期望,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并使自己逐步实现这些期待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社会的漫长的发展过程。幼儿社会性发展是通过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实现的。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指上也就是帮助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②发展幼几个性。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等。这些个性品质对幼儿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有重大意义。

4. 简要说明学前教育的基本仟务是什么?

【答案】学前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当前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任务不同,具体为:

(1)托儿所的基本任务有:

①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增强他们的抵抗力;

②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的知识;

③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

④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衣着、洗漱等文明习惯以及美学的观念。

(2)幼儿园的基本任务有:

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a. 体育目标。强调“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b. 德育目标。强调“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有爱、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c. 智育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d. 美育目标。“在幼儿自身主动投入审美活动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相应的表现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创造力。”

②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③为提高基础教育打好基础。

5.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学前教育是全面启蒙奠定基础的教育。根据《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来讲,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目标

体育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目标

智育目标旨在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旨在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休、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

开朗的性格。

(4)美育目标

美育目标旨在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学前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体现了我国学前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

三、论述题

6. 试述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答案】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陈鹤琴批评当时的幼儿园不是抄袭日本就是模仿欧美,生搬外国的教材、教法,全然不顾中国国情。他坚决主张幼儿教育要适合我国的国情。同时,他积极地推进为中国平民服务的、培养民族的新生一代的幼儿教育,指出这是中国求进步,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状况,发展进步合理的社会之需要。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陈鹤琴先生反对埋没人性的、读死书的死教育。在抗战时代,他抱着实验新教育的使命,创建了活教育。其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陈鹤琴的活教育体系,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各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①教育观。陈鹤琴先生指出,要遵照活教育的精神办幼儿园,必须“以自动代替被动”,必须是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自己去动手用脑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能搞传统的注入式,消极地管束幼儿等。这样的要求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对旧教育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

②教育目标。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当是育人,培养国家民族所需要的新生一代,培养像陈鹤琴所指出的那种身体健康、能建设、能创造、能合作、能服务的“现代中国人”。

③教育方法。实现活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如陈鹤琴所说:“非从‘做’做起来不可”,应当是“做中教,做中学”。

④教育内容。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同时,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

⑤教育原则。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十七条原则,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等思想,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基础。

(3)幼儿园课程理论

①课程的中心。陈鹤琴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根据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制作幼稚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②课程的结构。陈鹤琴先生认为“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虽然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但这五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