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720中国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720中国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720中国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12
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720中国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21
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720中国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33
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民社院720中国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44
一、名词解释
1. 占田制
【答案】占田制是西晋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是战国、秦汉以来“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的产物。晋初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土地兼并渐趋严重,为加强对自耕农的控制及限制土地兼并,以保证国家赋税徭役的征发,太康元年(280年)火吴统一全国后,西晋政府颁布占田、课田令。从内容看,占田制是一种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十族特权的一种土地制度,它并不是官府授田,更不是将地主的田地授予农民,而是在屯田制破坏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占垦荒地,其中对于官僚士族占田、荫客、荫亲属等特权的规定,主要精神不在于对官僚士族的特权加以限制,而在于确认和保护他们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户口的既成事实。
2. 淝水之战
【答案】淝水之战是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重大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发生于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东晋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在此后数十年间再无外族侵略。
3. 户调制
【答案】户调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按户征收赋税的制度。始于东汉末年,献帝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充、豫两州征收户调,征收物为绵、绢,建安九年(204年),正式颁布户调令,规年)
定每户征收绢2匹、绵2斤,这是历史上首次颁布的户调制度,户调的实行,取代了汉朝以来的
,西晋制定户调式,西晋算赋和口赋,从此与田租一起成为国家的正式赋税。太康元年(280年)
灭亡后,东晋南北朝仍有实行,至太和九年(485年)均田制实施后,户调制被废止。
4. 郭守敬
【答案】郭守敬字若思,是元代科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学家。擅长水利和天文历算,曾担任
,通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
行三百六十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了纪念他,邢台市将一条主要的街道命名为“郭守敬大街”。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5. 《甘石星经》
【答案】《甘石星经》是战国时期甘德、石申在长期观侧天象的基础上所著,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德著有《天文星占》8卷,石申著有《天文》8卷,约至西汉后两书皆被尊
,后人合称其为《甘石星经》称为《星经》。这部著作约在6世纪后佚失,散见于《史记》、《汉书》、
《晋书》、《隋书》等史书中。
6. 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议”,是指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清初,除内阁,设有此会议,皆由满族大臣组成,凡军国机要重务都不用经过内阁票拟,而需经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自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军机处办理。这是中央皇权进一步集中的具体体现。
7. 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嫡长子继承制是指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的制度,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8. 官渡之战
【答案】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
,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五年(200年)
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9. 侨置
【答案】侨置是指东晋政府为解决南渡的北方人日的户籍问题而推行的户籍管理政策。但时永嘉南渡的北方人日被称为侨人、侨户。为了更好控制与管理,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暂时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仍用旧名,称侨州、侨郡、侨县。南方原来的郡县称为“土郡县”。初置侨州侨县时,为方便管理规定侨人有户籍的,免除赋役,这对招徕北方人和鼓励登录户籍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侨置设立后引发了许多的严重问题,也影响了财政收入。后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采取土断,将侨人户口编入土郡县。
10.奴儿干都司
【答案】奴儿干都司是指明朝前期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机构。全称为奴儿干都指挥使
司。永乐七年置,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有卫、所四百余,屯驻军队,为当地军政机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永乐十一年与宣宗宣德八年曾两次在特林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两碑。于宣德九年正式废弃。
11.《周髀算经》
【答案】《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指西汉时期的天文历算著作。乃是算经的十书之一,大约成书于西汉中期,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算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在数学方面,其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同时使用了相当复杂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还用竿标测日影以求日高,这部书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的著作。
12.《汜胜之书》
【答案】《汜胜之书》是指西汉汜胜之所撰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因原书在北宋初年亡佚,现从《齐民要术》等书中摘集而成,主要内容有耕田法、区田法、穗选法以及禾、黍、麦、稻等13种作物的栽培技术。其中区田法最为著名,一直沿用至今,仍在不断改进中。此书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和技术水平,是中国农史研究的宝贵史料。
二、简答题
13.简述两汉政府与匈奴之关系。
【答案】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汉初屈辱性的“和亲”阶段、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战争阶段和“昭君出塞”以后的和睦相处阶段。
(1)西汉前期(刘邦到武帝即位前期)60多年,汉匈之间的关系以和亲为主。
和亲是统治阶级之间的婚姻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行为。汉高帝七年(前200匈奴兵围马
,南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 刘邦亲率军30余万出击,至平城白登山(今山邑(今山西朔县)
,遇伏被困,不得己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以公主嫁单于,岁奉贡献,并开关市西大同东北)
与交易。和亲没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匈奴一面和亲,与西汉进行贸易,另一方面又派兵经常骚扰,抢掠财物。但是,和亲避免了汉匈之间大规模的战争,有利于西汉王朝集中力量解决内部问题,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
(2)西汉中期(武帝初年到宣帝后期)约80余年,西汉发动了对匈奴大规模的战争,和亲中断,处于战争状态。
①武帝即位以后,由于西汉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的强大,对匈奴作战时机成熟。元朔二年
,汉武帝派卫青率军出击,把匈奴赶出河套地区,并设立朔方、五原两郡。收复河套地(前127)
区,解除了匈奴从河套地区南下对西汉首都长安的威胁。
,汉将霍去病率军出陇西②第二次战役是收复河西地区,称为河西战役。元狩二年(前121)
西击匈奴,汉军西进1000余里,攻克焉支(今甘肃永昌西、山丹东南)、祁连二山,杀掠匈奴4万余人,使匈奴遭到重大打击,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众4万余人归降汉朝。西汉占领河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