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理工大学742金融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米德冲突(Meade'S conflict)
,还要实现外部均衡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定通货)
,(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并且伴随着稳定通货和平衡国际收支,实现经济的适度增长和充分就业。
为实现内外均衡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汇率政策。粗略地说,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均衡。
然而,若一国采取固定汇率制度,汇率工具就无法使用。这时,仅剩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常存在冲突。例如,国际收支发生赤字,外部均衡要求实行紧缩性政策; 如果这时的国内经济处于疲软、萧条状态,从国内角度则需要实行扩张性政策。在这样的形势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紧缩,则难以同时扩张; 要扩张也难以同时实现紧缩。两方面的要求确实无法同时实现。同样,当一国国际收支盈余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时,则政政策、货币政策也会左右为难。对于这一矛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冲突。
【答案】
2. 利率的期限结构
【答案】利率的期限结构指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相同时,期限不同的金融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是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通常用收益率曲线(又称“回报率曲线”)作为描述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工具。它是用来刻画债券的期限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其横轴为债券期限,纵轴为债券利率。一般来说,收益率曲线有三种可能的形态:水平的曲线代表各种期限的债券利率相同,向上倾斜的曲线代表期限越长的债券利率越高,向下倾斜的曲线则代表期限越长的债券利率反而越低。最常见的是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因为一般情况下,长期债券的利率高于短期债券的利率。
利率的期限结构表现出两个现象:①各种期限证券的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动的; ②长期证券的利率往往高于短期证券。对这两个现象的研究理论主要有: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优先聚集地理论。
3. 预防性需求
【答案】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但是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不考虑利率变动的影响,与现实情况不符。在考虑了收入与支出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后,惠伦等人论证了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为利率的减函数,惠伦模型最有代表,
他假设有3个影响因素:非流动性成本,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收入与支出的平均和变化情况。即,
即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方差。与非流动性成本b 正相关,与利率r 负相关。
4. 买入价(Buying Rate)、卖出价(Selling Rate)与中间价(Middle Rate)
【答案】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考察,汇率可分为买入价、卖出价和中间价。买入价是银行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由于这一汇率多用于出口商与银行间的外汇交易,故也称为“出口汇率”。卖出价是银行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由于这一汇率多用于进口商与银行间的外汇交易,故也称为“进口汇率”。银行买卖外汇时,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从中获得差价收益。在以直接标价法标价的国家中,银行所报的外汇汇率的前个数字是买入价,后一个数字是卖出价; 在以间接标价法标价的国家中,银行所报的外汇汇率的前一个数字是卖出价,后一个数字是买入价。
中间价是银行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中间价=(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它是不含银行买卖外汇收益的汇率。中间汇率常用来衡量和预测某种货币汇率变动的趋势。西方报刊在报道汇率消息时,常采用中间汇率。
5. 资本市场
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 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答案】
6. 保险公司
【答案】指办理保险业务,在风险发生时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给予赔偿或支付的金融中介机构。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 资金运用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应付赔偿所需。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证券、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保单贷款等。保险公司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法定保险公司和自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公营保险公司与私营保险公司以及公私共营保险公司、原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是除银行外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 间接投资(Indirect Investment)
【答案】间接投资是“直接投资”的对称,指投资者以其资本在金融证券市场购买外国或本国的公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或公司股票,用以收取利息和红利的投资。间接投资者无权干涉投资对象对这部分投资的具体运用,因而接受投资方对资本的运用较为灵活。间接投资的进行有利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
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①间接投资的对象为有价证券,通常可以过户转让,或者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 ②间接投资购买有价证券的数额可多可少,这些资产的预期收益
一般高于银行的存款利息; ③资本运用较为灵活。由于有发达的证券二级市场的存在,证券可随时转手,更换成其他收益更好的资产。由于这种投资方式资金运用灵活,一旦投资所在国的政局或经济局势发生变化,投资者可将资金及时调离或转移,较少会有被冻结、被没收的风险,因此是国际投资领域长期流行的一种方式。但是,间接投资同国家的金融政策、资金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以及证券交易中的投机因素相关,因而缺乏安全保证。
8. 机构型监管与功能型监管
【答案】机构型监管模式是指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以机构为中心,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监管。该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监管部门对违法活动的反应速度快,程序简单; 缺点是对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义业务会形成监管盲点。
功能型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督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其优点主要是:(1)功能型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2)功能型监管针对混业经营下金融业务交叉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要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主张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监管,这样可使监管机构的注意力不仅限于各行业内部的金融风险。(3)由于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据此设计的监管体制和监管规则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能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在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功能型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协调过多,程序复杂,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风险确认速度比不上机构型监管模式。随着电子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金融信息网的建成完善,功能型监管的不足之处将会降到最小程度。
二、简答题
9. 分析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学说有哪些?
【答案】财政支出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社会主义国家的支出比重在改革以前也呈现出扩张的趋势,改革时期或有下降,但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下降趋势就会转为趋于上升。
分析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学说主要有:
(1)瓦格纳法则:指的是公共部门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与市场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复杂,需要建立司法组织建立和执行法律,也就需要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的设施)和经济因素(工业发展推动都市化的进程,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以解决拥挤等外部性问题)。
(2)皮考克与威斯曼的支出增长论:他们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正常情况下收入上升、税收上升,政府支出与GDP 上升成线性关系)与外在因素(如果出现外部冲突,政府
,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 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可能会被迫提高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