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70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将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四大领域的分类标准是( )。

A. 研究问题的性质

B. 研究的目的

C. 研究的阶段

D. 研究方法上是否定量

【答案】A

【解析】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

2. 下列有关教育实验的陈述错误的是( )。

A. 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

B. 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C. 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D. 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答案】A

【解析】为了实现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必须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实验。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是从以下两条线索发展起来的。一条线索是受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另一条线索是,教育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本身分化发展而来,并发展形成为当今教育实验的两种基本范型。

3. 文献检索中的跟踪法,指的是( )。

A. 逆查法

B. 顺查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答案】C

【解析】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4. 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理论研究分为( )两个层次。

A. 经验的和理论的两个层次

B. 理论的和实践的两个层次

C. 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层次

D. 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层次

【答案】A

【解析】理论研究具有结构体系的层次性。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可区分为经验的和理论的两个层次。经验性层次: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单纯排列与分类,进行各种事实的积累过程,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经验概念(经验定律)。理论性层次:通过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将教育现象中隐含的本质性的因素外化和明确地表述出来,揭示出经验定律中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使处在较低概括层次的各种经验概念形成为理论原理,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比较全面的了解。

5. 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特点不包括( )。

A. 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B. 研究方法比较独特

C 研究的周期较;针对性、实践性强

D. 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还有它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研究的周期较长;③针对性、实践性强;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6. 下列对于调查访问的述说正确的是( )。

A. 在访问时,与被访问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答案】D

7. 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A. 内在效度

B. 外在效度

C. 总体效度

D. 生态效度

【答案】A

【解析】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引起,是操作自变量的直接结果,而非其他未加以控制的因素所致。

8. 一般来说,中学的中国历史课本是( )。

A. 零次文献

B. —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答案】B

【解析】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

9. 教育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包含( )三方面的条件。

A. 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

B. 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研究客体个性特点

C. 课题研究者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时机问题

D. 课题研究者的主观条件、课题研究者的客观条件、时机问题

【答案】A

【解析】可行性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条件:①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问、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②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③时机问题。选题

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

10.教育科学的思辨性研究( )。

A. 可达到普遍性认识,但受研究者认识能力的局限,主观的分析会不同程度代替客观现实

B. 可达到普遍性认识,因此研究者主观的分析不会代替客观现实

C. 不能达到普遍性认识,因此研究者主观的分析会代替客观现实

D. 不能达到普遍性认识,因此研究者的主客观的分析都不会影响客观现实

【答案】A

【解析】虽然可达到普遍性认识,抽象思维,虽然能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受研究者认识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用主观的分析代替客观现实的真实性的情况。因此要看到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在进行理论研究时注意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并借助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