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15会计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题

1. 会计主体

【答案】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它为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提供了基础,从而也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和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定是法律主体。

2. 总账与明细账

【答案】总账是概括地反映各个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 明细分类账是详细地反映其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总账和明细账的核算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反映资金增减变化的详细程度不同。总账是明细分类账的总括资料,明细分类账是总分类账的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总分类账户称为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控制账户”,把明细分类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的“辅助账户”。由于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核算内容是相同的,因此在登记时应该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不需要设置明细分类账户的除外)。这就是说,每—笔经济业务,—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地登记; 另—方面还要在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详细具体的登记。

3. 重要性原则

【答案】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

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从性质方面来讲,只要该信息或其反映的经济活动可能给投资者的决策带来重大影响,不论其金额多少,都应该进行反映:从量的方面来看,—般认为某个项目的金额达到—定规模时,就认为其具有重要性,应该加以反映。

4. 谨慎性原则

【答案】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预计时,应该保持—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高估资产或收入,不低估损失或费用。其基本内容是:不预计收入,但是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 对企业期末资产的估价宁可低估也不高估。例如,要求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终,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期末应收账款预计坏账损失,对期末存货的估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等做法,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从而使企业财务报表更为真实、可靠。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体现在资产、负债、收入等处理上。①对于资产,企业会计核算不高估。固定资产的折旧,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外投资计提投资损失准备等,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②负债方面,企业会计核算不低估。相关利息的核算,预提费用,或有负债的披露都体现了企业谨慎性原则。③收入方面,只有在有关经济利益确定流入企业并可靠计量时,方可确认为收入。

谨慎性原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使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可靠。谨慎性原则不高估资产或收入,不低估损失或费用,保证财务报表更为稳健、真实,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计算与分析题

5. 某企业用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A 材料”科目余额为8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A 材料’科目贷方余额为267元。当月购入A 材料10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650000元,增值税为1105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企业验收入库时实收9900公斤,短缺100公斤系运输途中定额损耗。当月生产产品领用A 材料6000公斤,A 材料计划成本为每公斤66元。

要求:计算本月A 材料成本差异率,并做购入、发出、调整差异的全部有关会计分录(要列计算过程)。

【答案】(1)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650000-9900×66=-34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 ÷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本)×100%=(267+3400) ÷ (80000+653400)×100%=0.5%.

(2)购入A 材料时:

(3)材料入库:

(4)发出A 材料时,结转相应的材料成本差异=6000×66×0.5%=1980(元)。

6. —场火灾烧毁了某公司的全部存货,但是保留下来会计记录显示,该公司期初存货成本为22000元,本期购入存货成本71000元,销售收入为140000元。该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45%。是

否可以应用上述数据估计由于火灾导致的存货损失? 如果可以,请说明你的计算依据和计算结果。

【答案】(1)根据销售收入和公司销售毛利率可以计算本期售出存货的成本:

销售毛利率45%=0140000-存货成本)/140000×100%

得:本期售出的存货成本为77000元。

(2)根据期初存货、本期购入存货成本和本期售出的存货成本可计算出火灾发生时的实际库存存货成本,即火灾导致的存货损失:

火灾导致的存货损失=22000+71000-77000=16000(元)。

三、简要论述题

7. 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有哪些? 请评述。

【答案】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是通过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实收资本以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普通股股利总额与普通股股份数之间、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之间等关系来测算出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有:

(1)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净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营业收入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影响该指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税金等,分析时应结合这些具体指标的综合情况加以评价。

(2)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资本获利能力越强,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意味着股票升值。影响这项指标的因素包括净利润和企业负债经营的规模。在不明显增加财务风险的条件下,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