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922经济学综合(含西经、政经)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从改革和开放的实际出发,试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及其意义。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于中国国隋进行的伟大性创造。这个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体现在制度上,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创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同答犷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形成,是经过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
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我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深刻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引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成为引领我们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伟大旗帜。
2. 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三农问题”的含义及现状
①“三农问题的含义”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a.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发展受到国外集约化农业的巨大挑战。
b. 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c.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我国农民的教育程度偏低,义务教育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农民的收入偏低,负担过重。
②“三农问题”的现状
面前中国目前农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农民收入低,农村发展落后,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中国存在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城市高度发达的现代部门和农村落后的传统部门同时并存; 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是人多地少,耕地上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种植业规模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2)“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一种非正常的经济结构,由于我国特殊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负效应,形成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阻滞:根据_元经济结构原理,可知“三农问题”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以下影响:
a. 使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无法转移。户籍制度人为隔离城乡,使市民和农民身份凝固化,以致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两个各自封闭循环的体系,市民和农民两种身份迥异的小同公民。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无法获得名正言顺的市民身份和下人地位,他们只能被称之为不伦不类的“农民下”。在我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城市的现代经济部门发展缓慢,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而农村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大量过剩劳动力产生,并且无处转移。
b. 造成了消费需求不足,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二元社会结构人为地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城乡之间会自然形成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在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但在我国,由于人为的歧视性制度安排,儿十年来人为地拉大了城乡差距。导致了城乡收入水平的不断拉大,城市人均收入远远高十农村人均收入,而农村人口又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据多数。农村人均收入低,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低,必然导致全国总的消费需求不足。
c. 人为地限制了宪法赋予农民的基本权利。农民问题的本质在于农民在二元社会结构中基本权利的缺失。这种权利的缺失使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更加弱势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造成了城乡市场的分割,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的巨大差异,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导致了消费需求不足,制约了内需的扩大。
(3)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意义
①解决措施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对策如下:
a. 中国应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大力发展中小城镇,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b. 农村本地应积极发展各种加工业,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c. 积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生产效率; d. 国家采取各种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以提高农村的购买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工业的发展; e. 农村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鼓励自主创新; f. 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培训; J. 健全农村金融体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新鲜血液。
②意义
a. 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b. 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 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c.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