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643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2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网络编辑
【答案】网络编辑亦可称为网络编辑员,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新职业,与传统媒体的编辑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存在一定的不同,网络编辑是在通过计算机在网络上进行信息处理、新闻发布等。网络编辑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编辑形式。网络编辑职业分为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四个等级。
2. 《明报》
【答案】香港《明报》创刊于1959年,由查良墉和沈宝新创办。读者对象以学界和知识分子为主。它重视祖国大陆的新闻。新闻报道强调“理性”、“客观”、“公正”,要代表民众说话。其副刊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日销量10多万份。
3. 五四时期的《晨报副刊》
【答案】五四时期的《晨报副刊》是推动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副刊之一。《晨报》于1916年8月15日创刊于北京。李大钊参加该报编辑以后,1919年2月7日,《晨报》宣布把具有副刊性质的第7版改组,增加了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的《自由论坛》、((译丛》两栏目,使《晨报》第7版变成为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新园地。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最先革新的副刊。李大钊为该副刊撰写了数十篇文章,并刊载了许多介绍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1年10月起,副刊改成4开4版的单张《晨报副刊》,由孙伏园主编,得到鲁周评论》彻底揭露帝国主义,道破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的本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4. 《新华副刊》
【答案】《新华副刊》是《新华日报》整风改革的硕果。1942年9月18日,《新华日报》遵照中共整风运动的精神,革新内容,调整版面,各种专页均停办(其中《文艺之页》刊出时间最长,共出62期),把第4版编为综合的文化版—《新华副刊》。该刊是文化性的综合副刊,重视新闻性、知识性、可读性。
《新华副刊》一方面是反法西斯激烈战斗中文化武器的担当者,另一方面又是一切读者在工作与战斗之余的“文化公园”。辟有《书评专页》、《戏剧专页》和专栏《杂志摊上》,及时对当时出版的文艺及其它书刊进行评价,针对戏剧活动发表评论文章。主持或参加副刊编辑工作的先后有楼适夷、张企程、蔡馥生、陈克寒、戈宝权、胡绳、戈茅(徐光霄)等人。该刊不仅刊载国统区各抗日阶层作家的创作,有针对性地发表理论批评文章,还经常发表、报道延安和其它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及“孤岛”上海作家的作品、文艺运动情况。既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理论主张和政策,又贯彻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