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显性教学对于提高以英语作为外语的

关键词:会话含义,显性教学,语用能力

  摘要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逐步明确外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但同时又是一个在传统外语教学中长期被忽视的问题:人们往往注重外语词汇、语法等知识的习得,却不关注学习者如何才能运用这些外语知识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恰当地以言行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语用理解、言语行为的表达、语用迁移、交际效果等研究领域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比较显著。但此类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语用教学尤其是课堂环境下的语用教学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在中国,现行讨论英语学生语用习得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理论性或思辨性的(其中低水平重复现象以及针对性弱的现象较严重);运用严格的实证调查予以验证的成果还比较少,在已开展的实证性研究中,大部分是横向研究,纵向研究比较少。在这种背景下,本论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学生的语用能力学习现状及语用教学现状、学生语用意识及语用学习策略、教师的语用意识及语用教学策略、考试与语用教学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调查了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系学生的英语语用学习情况;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四组成绩比较,检验了显性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性;并且阐述了本研究的教学意义——如何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本研究选择采用英文电视剧中出现的“会话含义”场景、近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听力部分出现的“会话含义”对话以及相关的语用学概念、理论的讲解作为显形教学的语言材料,课堂中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方式进行显性教学实验。此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实验设计,在教学过程对实验组进行视频、音频和语用知识的教学,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会话含义”的理解能力。本研究的数据来自120份调查问卷,实验组(37人)和控制组(35人)的前测、后测成绩。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经过几年的“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后,中国学生以及教师的语用意识、对语用能力的重视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能够采用多种手段拓展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能够设计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由于许多客观原因,语用能力的考核仍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实验中,通过对实验班前测、后测的成绩比较,实验班与控制班前测的成绩比较,控制班前测、后测的成绩比较,控制班与实验班后测的成绩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在以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环境下,有必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显性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