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现阶段的教育的理论基础仍主要是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等。二十世纪初兴起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早已被认知学习理论所取代,但是认知学习理论也并没有系统地改变教育实践,教育者需要对其理论提供一个科学的基础。在最近几年里,脑科学研究已为许多教育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释,也为发展与脑适合的课程提出了挑战。教育者正面临一个脑知识飞速发展的时期,并且这些信息将深刻地影响教育理论和实践。然而由于脑科学与教育之间的沟通较少,而且对于脑科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未取得一致意见,所以目前脑科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很少。为使脑研究在教育中得到充分应用,在脑科学和教育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的文献研究,以整体、系统的观点研究了脑科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从脑科学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首先对脑科学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历程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以往研究的局限和不足,同时说明目前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 本研究接着从脑的进化、脑的发育、脑高级功能的模块性和情感脑四个方面对教育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1.脑的进化观点支持教育理论中的建构主义。脑研究已经表明,脑的生长和发育是渐成的,人类后天的经验和学习可极大地影响大脑皮层神经网络的复杂结构和突触连接模式,基因间接地支配个体的发育过程,后天环境中的个体独特的经历决定了发育的方向。这与建构主义的观点是相符合的:知识是学习者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认知的功能是适应。2.脑的发育关键期启示学习也存在着关键期。脑在发育的特定时期必须习得某些类型的经验,脑的发育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同的这种关键(或敏感)期。教育者从这种发育的关键期得到的启示是,学习可能也存在着关键期。通过讨论目前脑科学对学习关键期的研究情况,探讨了关键期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3.脑高级功能的模块性支持全脑教学。脑按照一个由大量联结在一起的模块元件组成的分布式系统排列,以模块的形式产生并感知信息,并总是寻求将新信息置于已存在的神经网络中。其对教育的启示是,孤立的信息很难对学习者产生意义,只有真实的情境中才可产生更好的学习。4.情感的脑机制研究对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脑研究已清楚地表明,压力过大的环境抑制学习,舒适的、挑战性的气氛有助于学习。脑的情感部分与学习的相关性需要教育者阐明情感影响学习的机制。 脑科学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步阶段,并且脑科学的迅速发展在不断地更新其内容。许多教育者在引用脑科学研究结论支持其教育观点时,很容易停留在阶段性的认识上或陷入机械论的诠释误区。教育者在解释、阐述脑科学研究结论的教育意义时,必须树立整体的、发展的观念,辩证地分析其对教育的启示。 在上述基础上本研究就课程单元的结构、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和情感环境以及教学策略探讨了脑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总之,脑研究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科学基础,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中的合理解释与谨慎应用将成为理解学习和改革传统教学的重要依据。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脑科学角度对教育问题和教育理论进行理解,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脑的进化、脑的发育、脑功能的模块性和脑的情感机制对教育的意义,同时修正了目前教育理论中的脑科学应用误区,并对脑科学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