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08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叶绍钧

【答案】叶绍钧即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教育家。1922年起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等。这些作品体现着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真切反映下层劳动群众的苦难,流露出被压迫者的真挚同情。1928年在《教育杂志》上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真实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面貌。所作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洗练,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摄取题材,冷静分析,深化开拓,反映社会底层妇女和儿童悲惨遭遇,同时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分子形象。

2. 《茶馆》

【答案】《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话剧作品。它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通过王利发、秦仲、常四爷等一群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路可走的悲剧证明三个朝代的黑暗、腐败和残酷,从而完成“葬送三个时代”的任务,暗示只有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前途的主题。剧作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细密; 语言幽默,兼具悲喜剧的风格。这是老舍戏剧中反响最大的一部,成为后来的戏剧创作的典范。

3. “问题小说”

【答案】问题小说是产生于五四启蒙运动时期,盛行于20年代初的一个现代小说流派,以文学研究会成员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为代表。他们关注社会人生,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探索“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题材涉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如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从而实现了该派“为人生”的文学创作主张。这一流派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4. 《画梦录》

【答案】《画梦录》是何其芳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于1936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收录《墓》《秋海棠》《雨前》《黄昏》《独语》《梦话》等十九篇。内容多反映知识分子在黑暗现实中郁

闷感伤的情怀,文笔优美,音调柔和,色彩绚丽,具有诗一般的意境。

5. 湖畔诗派

【答案】湖畔诗派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小型诗歌团体。最初成员有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稍后加入的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成员多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曾出版潘、冯、应、汪的诗合集《湖畔》,冯、潘、应的诗合集《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寂寞的国》。该诗派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具有清新、明快、质朴的特色。1925年2月又创办小型文学月刊,但不久即停刊,该社也随之停止活动。

6. 甲寅派

【答案】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7. 《申报·自由谈》

【答案】《申报·自由谈》是上海《申报》的副刊之一,也是近代报刊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副刊。1911年创刊,1949年停刊。最初的编者是陈蝶仙。后来陈因经营实业,改由礼拜六派的小说家周瘦鹃主编。周瘦鹃编《自由谈》约十年,使其成为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充满了旧式的笔记诗词以及章回体长篇小说。1932年起改由黎烈文主持,把《自由谈》的内容变成完全的新文艺化,积极介入社会,追求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大力提倡杂文,锋芒毕露,大胆暴露现实,全国文化界一时震动,并特聘鲁迅、矛盾等左翼作家撰稿,成为进步文化战线的重要阵地。

8. 第一次文代会

【答案】第一次文代会是指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全称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共有正式代表和邀请代表824人,分别组成平津、华北、西北、华中、东北、部队、南方等代表团参加,实现了过去被分割在不同地域的作家和艺术家的“会师”。第一次文代会被当做是“当代文学”的起点,它在对40年代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艺运动与创作总结、检讨的基础上,把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方向确定为当代文学的方向,并对当代文学的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展开方式和方针政策,制定规范性的纲要和具体的细则。

9. 丁西林

【答案】丁西林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物理学家,是我国现代幽默喜剧的开创者和话剧运动的先驱者,有《丁西林剧作全集》行世。1923年发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1925年创作独幕喜剧《压迫》,喜剧风格趋于成熟。抗战时期发表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妙峰山》等,

更显纯熟的喜剧技巧。建国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剧协常务理事等职。写有戏曲剧本《雷峰塔》《胡凤莲与田玉川》,历史喜剧《孟丽君》,同时翻译英国戏剧作品。其剧作长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喜剧因素,设置戏剧冲突,风格轻松诙谐,对话机智幽默。

10.乡土文学

【答案】乡土文学是指描写故乡农村的人与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怀乡情调的文学作品。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其刚健、清新、朴野之气使创作界的面目焕然一新。他们主要运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书写出底层民众的苦难与愚昧麻木,表现了作家们的人道主义立场; 又由于挟带着各种乡情民俗的纪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代表作有彭家煌的《怂恿》、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台静农的《地之子》等。

二、简答题

11.沈从文宣称其创作宗旨为表现人性之“常”,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沈从文的作品表现人性之“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湘西”代表人性的完善

在沈从文的记忆中,故乡湘西以敞开的状态嵌进了他的“生命”之中。湘西所能代表的是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2)纯美少女代表人性的纯真

纯美少女形象提供了典型的湘西人生样式,展现了最纯真的人性美。《边城》围绕翠翠描述的宁静自足的生活,表现了淳厚的人情美、人性美,人心向善,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执著的地方民族性格。加上乡村风俗自然美的渲染,也衬托出了作者心向往的那块人类童年期的湘西神土。

(3)男性形象代表人性的活力

男性形象代表生命的野性和活力,任其自由地舒展。其主要特征就是豁达洒脱、英勇强悍、不驯服、有血性。《七个野人和最后一个迎春节》中的七个野人勇敢如狮,徒手可以搏野猪,以歌以酒以情以爱使生命自由舒展,他们做工吃饭,在世界上自由的生活,在欢喜中过日子,也可以为捍卫苗家最后一块边地不受“官”的污染,发誓必将最后一滴的血流到这反抗。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正是湘西这群凡夫俗子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野和蛮,是一种神秘的“魔性”生命力,它坚不可摧、撼人心魄。

(4)原始情欲代表人性的健全

沈从文小说最能传达和表现生命原始精神的是不受物质功利污染、不受道德规矩的约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