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946教育心理学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问题情境

【答案】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而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一般来讲,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易解决。

2.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答案】而部动作编码系统是测量而部各部位的肌肉运动系统。是艾克曼等人在总结过去对面部表情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个尽最大可能区分而部运动的综合系统,是迄今为Ih :最为详尽、最为精细的面部运动测量技术。它以而部肌肉运动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的而部肌肉运动的精确图式。

3. 陈述性记忆

【答案】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4. 组块

【答案】组块是心理学家米勒(Miller ,195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

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短时记忆贮存系统一般接收

个单位的量。改变组块的容量可以增加记忆容量和效率。通过组块可以使人记住更多的知识内容。

二、简答题

5. 下表是从某人格测验研究报告中摘录的一些数据,试结合表中提供的信息解释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

内部一致性信度

【答案】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其影响因素如下:

(1)被试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试动机、注意力、耐心、求胜心、作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被试团体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团体内水半彼此差异越大,以相关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信度值必然会大。同样使用KR-20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信度系数要小于于综合大学学生样本的信度值。

(2)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他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考生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 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则也会降低测量信度。

(3)施测情境方而,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而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4)测量工具方面,以测验为代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是否性能稳定是测量工作成败的关

键。一般地,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5)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在计算重测信度和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时,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 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多,因而其信度值就可能越小。综合大学学生样本B 的重测信度因为测验时间间隔长,所以信度值要小于综合大学学生样本A 的信度值。

(6)测验的评分与计分。适用不同的信度计算方法得出来的信度系数会不一样。比如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用分半法计算的男女生各自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要大于使用KR-20计算出来的方法。 6. 简析自我控制系统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答案】自我控制系统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它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调控系统帮助我们客观的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有效的利用个人自愿,扬长避短,努力完善自我,实现人格的和谐统一。

(2)自我调控具有创造的功能,它可以变革自我、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己,将自我价值扩展到社会中去,并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人的自我塑造伴随着人的一生,需要一个人不懈地努力去完成。

自我调控系统作为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内部诀定性因素,在个体塑造健康和谐人格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 简述鲁利亚的大脑机能系统理论。

【答案】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它把大脑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1)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称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颖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3)第三机能系统,也称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 实现对运动的组织,制定运动的程序; 产生活动的意图,形成行为的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鲁利亚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脑功能的理论,引起了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