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大学文法学院813土地管理综合之土地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所有权
【答案】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
2. 经济地租
【答案】经济地租又称理论地租,是指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即利用土地所得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3. 构筑物
【答案】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里面进行生产和生活,如烟囱、水塔、水井、道路、桥梁、隧道、水坝等。
4. 土地权属管理
【答案】土地权属管理是指国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及调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一种管理,其中包括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必要限制。
5. 土地保护
【答案】土地保护是指依据自然生态规律采取各项保护措施或在利用土地时,停止采用原来的破坏性措施,从而达到保护土地资源的目的。
6. 区位地租
【答案】区位地租是指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差额。
二、简答题
7. 土地税收的依据。
【答案】土地税收的依据包括:
(l )按土地面积征收;
(2)按土地总收获量征收;
(3)按土地收入征收;
(4)按地价征收。
8.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特点?
【答案】社会主义极差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它表现为地区间和单位间经济效益的某些差别,社会主义的极差地租的实体不再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特定部分的转化形式,而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由土地条件优越的企业的劳动者创造的超额利润。
9. 市场价值有哪些特点?
【答案】市场价值又称公开市场价值,是在满足以下条件下的进行交易的最可能价格。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
(2)交易双方出于利己的动机;
(3)交易双方一是精明的、谨慎的,并且了解交易对象和市场行情;
(4)交易双方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交易;
(5)不存在卖者因特殊兴趣而给予附加出价一一邻居购买、在紧邻处地产商购买、原使用者购买。
10.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
【答案】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包括:
(1)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
(2)扩大耕地面积与集约利用相结合;
(3)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
(4)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5)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三、论述题
11.试述中国开放土地市场的必然性。
【答案】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土地一直是实行行政划拨、无偿无限期使用制度。这种土地使用制度,使城市土地得不到合理利用,城市规划难以实现,企业对土地多占少用、占而不用,其利用效益非常低下,而无偿占用好地的企业却能得到级差土地收益。种种弊端已使这种土地使用制度进入死胡同。因而,自80年代以来,各城市相继改革,开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并进而在一些开放城市和沿海地区开放土地市场。事实证明,逐步开放土地市场,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其必然性。
(1)土地市场是土地有偿使用的载体
土地有偿使用,不单是为了在经济上实现土地所有权、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而主要是为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土地必须进行流转,而用经
济手段、市场机制来加以实现,必须开放土地市场。因此,要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也就必然要开放土地市场。
(2)土地市场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
在商品经济体系中,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只有进入市场,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企事业单位用地数量经常发生变化,有的企业倒闭,土地需要转移; 有的企业生产扩大,土地需要增加。但行政划拨的土地分配制很难适应这种多变的现实,从而造成好地得不到好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此外,在商品经济运行中,如果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没有价格,则价值规律就会以扭曲的形式发挥作用。
因为,企业没有地租、地价的压力,在企业产品成本中体现不出来,使企业利润与企业经营水平不相符,从而使整个价格体系失真,商品经济的发展就必然受阻。因此,企业经营机制的转移,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必须开放土地市场。
(3)土地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有赖于建立完整统一的市场。完整统一的市场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劳务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在现实中,首先建立起来的是消费品市场,而后有资金市场和劳务市场,大部分生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等)都进入了市场体系。如果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游离于市场之外,首先是消费品的价格难以按正常的生产成本计算; 其次是其他生产资料也很难与土地形成最佳组合。土地的行政划拨手段分配与市场机制不能融为一体,双轨运行,势必引起摩擦和冲突。长此以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就难以建立起来。
12.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答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并坚持这个经济范畴,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地租范畴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
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然而土地资源的浪费又很严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土地长期无偿使用是重要原因之一。新中国建立后,陆续实现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由于长期以来理论上的误解,认为土地公有制一旦建立,地租范畴即不存在了,因而一直实行土地无偿使用制度。在理论上正本清源,肯定地租范畴的存在,就为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地租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经济杠杆。
中国的国家土地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以行政手段为主,忽视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作用,因而其权威性和有效性很差,显得软弱无力。在理论坚持地租范畴,在制度上实行有偿使用,在搞好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同时,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土地,就能进一步强化土地管理,增强土地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地租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从农产品来看,制定价格必须以其社会生产价格为基础。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包括三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