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新闻评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对话体评论

【答案】对话体评论是指将对话主体(本报评论员)与对话客体之间,对某一(些)问题或某种(些)现象的评论,如实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即予以发表的一种评论体裁。对话体评论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是通过对话形式来将评论融于其中的,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前提:一是讨论的话题,二是谁来参加讨论。

2. 网络论坛

【答案】网络论坛是指网民以固定的非真实姓名自由地叙述某些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意见交换的基于网络技术之上的虚拟言论空间。在这个虚拟的言论空间里有着匿名的形式、广泛的自由和相同的兴趣。网络论坛言论所受的限制较小,其言论表达式最活跃的言论方式,最容易形成某种舆论。

3. 表达权

【答案】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表达权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4. 调查性评论

【答案】调查性评论是指所评论的对象并不来自媒体已有的报道,而是作者在深入调查之后,根据调查所得的内容,边公布调查的结果边进行评论。调查性评论,是基于调查研究后进行的评论,其最为根本的要求便在于作者应当身体力行进行社会问题发现,再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阐述有益的主张和进步的见识。

5. 传媒核心竞争力

【答案】传媒核心竞争力是传媒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内化于组织中的独特的协调和整合能力,它能动态、有效地调动传媒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并使其协调运行,从而更好地实现传媒的社会功能、提升受众认知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使传媒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传媒的核心竞争力由传媒产品、媒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品牌媒体形象三部分组成,其中,传媒产品起到的作用最

为关键。媒体处理信息的水平要通过传媒产品去体现,品牌媒体形象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传媒产品来组成。传媒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指向,是提升受众的认知价值,通过更好地向受众提供新闻产品来获得受众认可,通过受众的认可达到最大传媒效能,通过传媒效能的发挥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

6. 思想评论

【答案】思想评论,是媒体上常见的一种署名评论形式,又称“思想杂谈”、“思想纵横”、“每周评论”,它往往就某一社会现象、社会倾向、社会思潮等进行评价,注重思想指导、解惑释疑、旨在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由于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严密的逻辑性、浓厚的论理性,加上论点、论据、论证比较完整,有比较浓厚的理论色彩,因而更接近于政论,也是一种政论性文章。

7. 论点

【答案】论点是指一篇新闻评论的中心观点和思想。它表明作者对所要评论的客观对象的一种立场、观点、态度和主张。它表达了作者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创造观。一般而言,一篇评论有一个论点,其他的都是围绕着它而展开论述的。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统率着整篇文章的结构、布局、论理和文字,它决定着一篇评论的生命力,事关重大。

8. 财经评论

【答案】财经评论是有关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最新事实和情况的有关评论。财经评论的概念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登场,因而从一开始就十分敏感于市场变迁。它着眼于市场经济中各种主体的行为以及他们彼此的关系和博弈,重视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剖析和趋势判断,力图为受众展示方方面面的联系。通过发表评论,促使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9.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答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历史上第一份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中文近代化报刊。它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和马礼逊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出版发行达七年之久。其目的是宣传“神理’夕,主要内容是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以及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性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成,体裁有评论、记叙文、故事、诗歌等。在形式上,为了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形状就像一本中国线装书。在宣传策略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每月一期,免费赠阅,主要读者对象是聚居在马六甲的华人。它的创办,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10.军事评论

【答案】军事评论是指对战争中的战局、战场、战役、战斗和非战时期的防务战略、战备、军事演习等军事形势或军事行动进行的评论和分析,其形式包括社论、述评、观察家文章、军事

发言人谈话、新闻分析等多种体裁。

11.新闻评论的政治性

【答案】新闻宣传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这就决定新闻评论的政治性。我国的新闻媒介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有着鲜明的立场和态度。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12.群众参与式评论

【答案】群众参与式评论是指报纸邀请社会各界群众代表人物,在深入基层的编辑的协助下,撰写富有理论思考的群众系列评论。这种群众系列评论,不只是运用评论引导舆论方式上的创新,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扬光大。同时,也体现了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又是形成正确舆论的主体。

二、简答题

13.新闻述评有哪些长处?

【答案】新闻述评兼评、述所长,又熔评、述于一炉,使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长处:

(1)从埋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问题,更有针对性

新闻述评,由于有一定的事实作基础,并对此进行中肯的评论,因而事实和道理可以相得益彰。通过评论的事实,意义被揭示得更深刻,显得更鲜明、更有力; 同样,以事实作基础进行的评论,道理被阐明得更精当,显得更中肯、更实在。

(2)从点和面的结合上说明问题,更有普遍性

新闻述评的报道面广阔,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一般情况而言,述评不拘泥于一人一事,总是面向全局。

(3)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法论证问题,更有灵活性

新闻述评不像其他报道形式要受许多限制,它可以夹叙夹议,纵联横切; 可以旁征博引,借题发挥。运笔比较自由,形式不拘一格。

14.怎样发挥评介型社论的良好评价效应?

【答案】评介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的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揭示本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1)写作评介型社论,首要之点是立论要旨远意深,旗帜鲜明

这就要求作者具有胸怀坦荡、爱僧分明的革命情怀,努力做到评说事理宗旨高尚深远,立论高瞻远瞩,富有卓识,毫不装腔作势,吞吞吐吐。

(2)写作评介型社论,还要善于对评介的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概括,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