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995专业技法与理论[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吴昌硕的艺术特色。
【答案】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其作品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吴昌硕先习篆刻、石鼓文,而后学画,他总是以篆描之法入画,用石鼓文的笔法作画,精心苦练,“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创造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自成一家,开拓了宽博厚朴的画风;
(2)诗、书、画、印一炉冶,是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理想,也是他绘画的重要特色;
(3)用笔深厚有力,富于书法的韵味,用墨浓淡干湿,各得其宜,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
(4)绘画布局喜欢对角倾斜构图,作画也往往从画幅中间落笔,使他的画作极具古意,同时又极具现代感;
(5)题材多为梅兰竹菊和蔬果,用色大胆,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
2. 例举一位唐代人物画家并简述其作品风格特征。
【答案】(1)张查:唐代画家,开元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首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首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2)《虢国夫人游春图卷》描写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的行列。它真实地描绘了唐代上层社会妇女闲散享乐的生活。此画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量、马的动作和色彩运用而能衬托出春天的气息。
(3)《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各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肢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3. 浅析吴门四家的艺术追求与形式特征。
【答案】明代中叶,以史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吴门画派”,又称“吴派”,取代
了浙派在画坛上的地位。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沈周与文徵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两人皆为风雅名士,以诗文书画自娱,在抒写情怀上比元人更加自觉。“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则代表了吴门画家中另外一种类型。他俩均出身低微,以画为业,兼善多能,技术比较全面,艺术风格雅俗共赏。唐寅的代表作有《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等。
4. 简答王维对山水画的贡献。
【答案】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其山水画的代表作有《长江积雪图》《雪溪图》等。其对山水画的贡献有:
(1)王维是唐代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引领水墨山水一派。王维没有山水画作品留存,但据记载,王维的作品线条劲爽,用笔利落。
(2)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北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首创了破墨山水,尽去了以往山水画的浮华之气,仅用水墨渲淡而成,把原先以勾线为主的山水画,向水墨发展推进了一步。
(4)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其作品魄力雄大,一变古来的钩研画法,创渲淡的破墨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并且以惘川为题材,为文人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5. 简述青铜器中礼器的种类。
【答案】礼器是中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完备,最重要的是礼器。礼器的种类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和水器。青铜礼器品种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青铜礼器可分为六大类: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
(2)炊器有鼎、鬲、甗等品种; 食器有簋、豆、盂、簠等品种; 酒器有觚、爵、斝, 盉、觯、角、罍、尊、壶、卣、觥、瓿、方彝等品种; 水器有盘、匜、鉴等品种。乐器有饶、铃、钟、鼓等品种; 杂器有罐、箕形器、方形器等品种。
6. 中国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
【答案】青花是呈白地蓝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运用氧化钴料作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装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釉下彩绘和运用钻料,是它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关于青花的起源,有人认为是与宋代,因为迄今所见最早的青花瓷是在对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金沙塔基进行发掘时发现的青花瓷片。但其它所见实物不多,因此青花开始流行可能是在元代中期以后,总之,元代后期青花瓷已达到成熟阶段。绘花用毛笔作画,随心所欲,取材较广,
因此青花的装饰内容极为丰富。
至明代,青花瓷已成为陶瓷重镇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它的产量大、品种多、艺术性强。由于明代青花瓷在前后不同的时期所用的彩绘原料有别,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特性。
明初永乐、宣德时期,大件器物居多,装饰注重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节,图案简朴,青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深蓝浓艳,总体风格为浑厚而凝重。
明中期成化年间,青料用江西产的平等青色,使得青花呈清亮爽目的淡蓝色,纹饰一改早期的洒脱豪放而渐趋工细、规矩,形成了淡雅、柔和的风格。明末的嘉靖时期,烧制出巨型瓷器,用色采用几经淘洗的回青料,色彩艳丽,纹饰繁褥重复堆砌,出现奢华臃肿的面貌。
总之,青花瓷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深受人们喜爱,青花瓷器运销海内外,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
7. 简述《苦瓜和尚语录》及其理论贡献。
【答案】《苦瓜和尚话语录》是中国清代绘画理论著作,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占有重要地位。
(1)《话语录》简介
《话语录》是由中国画坛上的一位奇才一一中国画“黄山派”的创始人石涛所著。
①《话语录》内容与结构
全书分十八章,前四章围绕“一画论”就画法原理发挥见解,高屋建领,多有精义。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就山水形象、意境、笔墨、格调、书画关系等,展开讨论。第十八章则明确提出了革新创造的绘画思想。
②《话语录》特点
统观全书,先讲原理,次述运腕,最终引申出理论主张,构成了完整有机的山水画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石涛把对画理画法的认识提向到宇宙观的高度,穷其原委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件和系统性,具有充分的逻辑力匡刽兰巨。
(2)《话语录》理论贡献
①“一画”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的理论核心是“一画”,“一画”被视为是世界万物包括绘画的根本原理和法则。以“一画”观认识绘画,则“‘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
②革新自由创作
石涛从“常”与“变”、“万”与“一”、“受”与“识”等辩证关系出发,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主观与客观、法则与自由、继承与创新、多样与统一的关系,抨击了食古不化的时弊,提出创造性的艺术主张:“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
简而言之,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反对拟古,重视发挥画家个性并提倡自由创作的强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