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822广告与公关实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世界范围内的和平环境与人口素质的提高使公关“公众”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案】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知识、新观念的传播,新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和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的通讯工具等不断创新与应用,现代人口的素质自然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和平环境与人口素质的提高使由人口不断提供后援的各类特定公关“公众”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1)各类公关公众尽管在不断地分化、解散或重组,他们的自主独立意识都普遍增强,不再被动地盲从环境(社会环境一一包括国家、社区及所在组织的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等),为其左右,而养成了不同程度的自觉反思习惯,有的还有了改造环境的愿望与行动。
(2)各类公关公众群体交流的个性化正在形成趋势。
这种以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人为主体的交流,尽管仍然以某个“公众”的名义来发言,但他或她的个性注入已经使传统意义上“公众”概念起了质上的变化。如何具体地来对待各个“公众”中的个体成员,己经成为公共关系主体工作的新的挑战。而各种公众规模的群体交流越来越成为公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们在社会运行中可能对社会整体产生影响。
(3)公众的自发活动己形成一股潜在的、独立的社会势力,其能量与作用足以与组织对峙,并有可能对有关组织的经营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变化了的并永远变化着的各类公众,在新的现代公众社会环境中对公共关系的需求,跟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领袖一样,将不断地主客换位,彼此充满期待和热情,因为公共关系己经成为现代公众社会中组织与公众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劝说、协调平衡、理解支持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
2. 简述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
【答案】文字传播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交流形式,其技巧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运用信息刺激受者以期引起受者的注意并取得效果的问题。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1)注意文字内容的刺激度。一般而言,文字表达越新鲜和越浓缩,便越易引起受者的注意。新闻工作者常常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花费很大的工夫,这种功夫历来被称作是新闻写作的“点睛”之笔,其对传播效果的作用不可小觑。
(2)注意文字形式的对比度。文字总是通过一定的排列形式出现的,这种排列形式对受者的注意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报纸上的通栏标题,虚实结合的版面处理,字号字体不同的印刷符号,以及红头文件等,都是要加强文字形式的对比度。
(3)注意文字出现的重复度。当同一内容无论以同一形式或不同形式重复出现时,它往往会在受众中间引起注意,如文字‘旧号”的反复出现会在公众中引起巨大的心理反响。同一句广告语的不断再现,也是对这种文字传播技巧的积极运用。此外,重复应当有限度,应以宣传是否已引起广大公众注意为准,这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来核实。无休止的重复,有时会使公众感到厌烦,
从而产生负效果。
(4)注意文字结构的变换性。有时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文字结构来表达,但不同的文字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文字传播效果,所以有时要变换文字结构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上述几个要点只是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此外,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还应包括文字的简练度、精确度,版面安排的美观度、实用度等。
3. 从口语传播的角度来看,新闻发布会上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案】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传播各类信息的最好形式之一。从口语传播的要求来看,在新闻发布会的进行过程中有下列事宜需要特别注意或事先策划:
(1)要注意会议接待人、主持人、发言人的角色搭配。接待人的作用主要是引人入场,因此其用语必须讲究礼貌,任何在记者面前的无礼用语和怠慢态度都不应发生,这里需要的是热情大方、彬彬有礼。主持人的作用是调度和控制会场气氛,因此,他要善于辞令,语言要幽默,形式要活跃,以避免或消除过分紧张的气氛。而发言人是代表组织出面的,因此,态度要庄重,用词要准确、贴切、精当,必要时,也可夹杂幽默风趣的话语,但谨防弄巧成拙。
(2)处理好应该回避的技术性问题。新闻发布会免不了会有记者提出一些组织者事先没有认真考虑过的问题,这类问题有的是一时回答不了的,有的是一时不便回答的,有的还涉及不可公开的机密。对于这类间题,可以采取软性回避的态度,但不能强硬地拒绝回答,老资格的发言人往往通过口语变化向记者解释这类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就转换了话题。但这并不是要给提问者和听众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该解释的问题还应当解释清楚,但在解释问题的过程中争取巧妙地转移主题,以免造成尴尬局面。一般说来,记者也是通情达理的,当你已做了必要的解释并及时地调换话题后,他也就不便继续追问了。
(3)始终保持镇静、温和、礼貌的姿态。一般情况下,要保持镇静、温和、礼貌的姿态并不难,但如果记者或与会者故意、突然地发难,主持人和发言人仍要保持这种姿态就有一定的难度。有良好公关意识的主持人或发言人,总是避免粗暴地打断记者的发言,也不会采取非言语动作暗示或阻止他们提问,他们仍将保持温良恭检让的镇静态度听取记者的发言,并做出得体的、不卑不亢的答复。
(4)灵活运用信息发布的两种形式。在记者招待会上发布信息,至少有两种形式:①陈述、说明或解释一定的事实; ②显示和表露一定的态度和立场。一般说来,前一种形式比较能让听众满足,因为在对事实的陈述、说明或解释过程中往往包含了说话者的态度和立场。所以一般说来,能用前一种形式时,就尽量采用前一种形式。当这种形式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充分运用时,采用后一种形式同样可达到信息发布的目的。
4. 简述狭义的公共关系和广义的公共关系。
【答案】公共关系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1)广义公共关系既有动、静之分,又包括自觉的和盲目的两种状态。公共关系从业人员通常说的PR ,在许多情况下是指狭义的公共关系,亦即自觉的动态的公共关系。
(2)狭义公共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共关系,是现代公众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自觉的公关意识只有在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时才能形成,就是说,只有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才有可能在公关意识的指导下,自觉地制定公关活动的行为规范,并自觉遵照这些规范进行公关活动。在古代以至近代,虽然都直接或间接地环绕主体、客体和传播过程这公关三要素进行各种类公关活动,但却没有现代意义上公共关系和自觉的公关意识。自觉的公共关系只能是现代公众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
5. 简述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答案】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从大的力一面说,包括组织形象调查、社会环境调查和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
(1)组织形象调查
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①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是指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达到的形象目标,它是一个组织开展公关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方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a. 了解组织决策层的目标和期望。
b. 调查组织员工的期待和评价。
c. 分析组织的现状和基本条件。
②组织实际形象调查。在开展对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的同时,要犷解外部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评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了解了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实际形象,才能比较两者差距,才能更进一步了解公众对组织形象的期望。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a. 公众分布分析。
b. 形象地位测量。
c. 形象因素分析。
③寻找组织形象差距。就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的“形象差距”,这就是制定公共关系目标的前提。如何通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去弥补或缩小这种差距,便形成公共关系目标了。
(2)社会环境调查
公共关系工作目标还包含着如何使组织与它所处的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氛围,从环境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地把握对组织有利的机会和不利的威胁,使组织与环境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以求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为此还要广泛收集一切同组织有关的社会环境信息。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调查分析与本组织有关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②调查与组织有关的政府机构、法律部门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及变化趋势。 ③通过调查了解传播媒体的舆论导向、传播偏好、传播效果等情况。
④调查与组织有关的各类公众信息。组织面临的公众是多种多样,既有组织又有个人,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