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921经济学(含宏、微观)之宏观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中性

【答案】货币中性是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

当货币是中性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市场在新的供求均衡点上达到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改变只引起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不影响实际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此时,货币只是一种面纱,货币经济类似于物物交易经济。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 并认为只有对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才可以提高实际经济水平。

2. 长期菲利普斯曲

【答案】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此时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货币主义者)提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胀率不太高,工人没有形成通胀预期的话,那么,通胀与失业确实会有替代关系,但物价变动和就业变动(从而失业率变动)的替代关系只会是短期内存在。

随着时间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于是,用通胀换取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就没有效果,政府如果要降低失业率,就必须采取超过预期的通胀率的政策,使工资增长再次滞后于物价上涨,使厂商因实际工资下降而愿增雇工人,这样,更高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产生一定交替关系,这在菲利普斯曲线图形上表现为曲线向右上移动。

这样的过程不断继续下去,即工人不断形成新的通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移动,最终演变成1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它之所以叫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于它表示,在长期内,失业与通胀间不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这种替代关系只存在于短期。

3. 持久收入假说

【答案】持久收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VI.Friedman )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 反之,则越小。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政府想通过暂时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

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与生命周期假说不同的是,持久收入假说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持久收入假说认为:

(1)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

(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4. 狭义的货币供给与广义的货币供给

【答案】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 1表示; 在狭义的货币供给基础上加上定期存款,则得到广义的货币供给,一般用M 2表示; 在M 2上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为广泛的货币供给M 3。

5. 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法定准各金率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

二、简答题

6. (1)假设现制定并公布来年有一个持续一年的投资税收抵免(减免)政策,则这一做法对近几年(四五年)内的投资有何影响?

(2)假如上述政策是长期的,则又有何影响?

(3)简述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对调控经济的作用。

【答案】投资税收减免就是政府允许企业在其投资支出中扣除一定比例的税收,这会降低资本租用成本,从而增加意愿资本存量。由于投资是在长期中进行的,一项工程的投资往往需要多年才能完成,具体在什么时期、投资多少是有灵活性的

(1)按题意,由于税收减免政策仅持续一年,企业将充分利用该优惠政策,将几年内的投资相当集中地在来年中完成,而大量减少今年及来年以后各年的投资。

(2)按照题意,由于投资税收减免政策是长期的,因此对投资时间的确定就影响不大,仅会减少今年的投资量。长期投资税收减免会长期地减少资本租用成本,从而增加意愿资本存量,即增加投资量,但这投资量是长期均匀分布的。

(3)由上可知,政府运用投资税收减免这一政策可以使投资在时间上提前或延后,而投资波动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故可以将投资税收减免政策作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在经济衰退时,可增加投资税收减免来刺激投资或使投资提前; 而在经济繁荣时也可通过减少投资税收减免来抑制投资或使投资推后,这样就有稳定经济的作用。但是也应注意:由于企业的预期和政府在该政策时间和力度选择上的失误,可能反而加剧经济波动。

7.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黄金分割律? 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的稳定增长吗?

【答案】(1)如果一个经济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量达到最大,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固定不变时,应如何选择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的问题,经济学家费尔普斯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做出了回答:如果对每个人的资本量选择能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则每个人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这一结论被称为黄金分割律。用公式表示是:

在该式中,表示资本的边际产品。由于人均产量Y 是人均资本的函数,即y=f(k )。从

c c=C/L),)和广化部分(nk )即人均消费(得

则。从该式可见,

当。时,人均人均产量中减去资本深化部分(如果资本一劳动之比不变,

消费可达到最大化,黄金分割律可用图表示。

图 人均消费的增长

从图中可见,人均收入f (k )用于资本广化(nk )和消费(c=f(k )-nk )。为使c 最大,就

f 是要选择k ,在k=k*时,(k )的斜率等于n 。在图中即M' 点上的斜率等于n 。故c 即图中线段

长度达到最大。

(2)假定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高于黄金分割律水平,那么,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降低储蓄率,即降低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的政策,以达到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但如果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低于黄金分割律水平,制定政策的人就必须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分割律的要求。然而,提高储蓄率就要降低目前的消费,人们一般都不愿这样做。政策制定者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迁就选民意愿),一般并不一定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水平的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