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719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

A.“三反”、“五反”

B. 农业合作化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

【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土改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建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摧毁,地主阶级也被消灭。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最终被完成。

2. 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首先实行的政策是( )。

A. 统一财政管理

B. 开展农业合作社

C. 对农副产品统购统销

D. 増强农业供应能力

【答案】C

【解析】1953年6月,毛泽东对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阐述。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首先实行的政策是对农副产品统购统销。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这一决议是根据陈云的意见,由邓小平起草的。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1992年退出历史舞台。

3. 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开始于( )。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扶植个体经济

C. 建设经济特区

D. 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

【答案】A

【解析】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1979年下半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年下半年至1984年10月,主要围绕扩大企业自主权,进行城市体制改革的试点。

4.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主要是指( )。

A. 拒绝中国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

B. 迫使中国代表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C. 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D. 竭力袒护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

【答案】C

,中国作为一战【解析】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是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国对德合约》上签字。最终,英、法、美、口、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

,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口本。在巴黎和会中呼声,于4月30口签订了《凡尔赛合约》

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在合约上签字,并废除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5. 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江汉战术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诗中反映的是( )。

A. 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 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C. 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

D. 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

【答案】C

【解析】这首诗作于1947年,四句诗分别指刘伯承、刘小平挺进大别山; 李先念、郑位三率由原新四军五师部队改编而成的第十二纵队,千里跃进大别山,投入反攻中原的战斗行列; 陈赓和谢富治大军挺进豫陕鄂边区; 聂荣臻和杨成武华北解放军包围了北平敌军。这首诗反映的是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

6. 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顺序应该是( )。

①蒋介石反共倾向日益增长

②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诱降政策

③日军侵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

④蒋介石政策重心自抗日转向反共

A. ②③④①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日本侵华战争战线太长,为了从泥足深陷的中日战争中摆脱出来,加紧了对重庆国民党政府的诱降活动,这导致了蒋介石反共倾向的增长,并最终导致蒋由抗日转向反共。

7. 下列长征事件的正确顺序是( )。

①四渡赤水②召开遵义会议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沪定桥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四渡赤水,1935年3月; 飞夺沪定桥,1935年5月;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8. 中国史学界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点的学者是( )。

A. 王国维

B. 顾颉刚

C. 钱玄同

D. 胡适

【答案】B

【解析】1923年2月,顾颉刚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

9. 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是( )。

A. 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

B. 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C.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

D. 始终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