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四声

【答案】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用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普通话己经失去了入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浊上声归入去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2.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答案】《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曲,曲牌为哨遍。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这篇套曲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3.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它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孳乳现象,即古汉语中有些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项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的现象。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4. 喻三歸匣

【答案】喻三归匣是古代音韵学的一种描写声母变化的术语,是以曾运乾以中古音韵推演上古音韵得出的规律。宋代提出了“见溪群疑,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澈澄娘,影晓匣瑜,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来日”这三十六声母,反映的是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与之相较,上古声母系统中声母共有三十二个,有的要合并,有的要分出一些。而其中,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一类接近定母。前一类即所谓“喻三归匣”。

5. 《漢語大詞典》

【答案】《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

三十七万条左右。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他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之分,单字条目按部首排列,有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辞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可供查检。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6. 夫子式而听之 .

【答案】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古时乘车,遇有应表敬意的事,乘者即俯身扶轼。在这里,孔子是表示对妇人哭墓的注意和关怀。

7.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呼? ”

【答案】丈夫:男子的通称。

8. 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日:“……” .

【答案】趋:快步走。

9.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行

【答案】亨:煮,后来写作“烹”

10.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

【答案】焉:指示代词兼介词,可以译为“在那里”

1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答案】都:都城。

12.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答案】息:子。

13.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答案】毙:倒下去。

14.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僖公四年》)

【答案】以:介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在意义上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用”或“拿”。

15.使人属孟尝君 .

【答案】嘱托。后来写作“嘱”

三、分析题

16.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指出活用的词,活用的种类),并翻译全句。

(1)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2)孟嘗君客我。

【答案】(1)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①指出活用的词:贵、贱。

②活用的种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③翻译全句:开明的君主会认为五谷更加贵重,而金玉则很廉价。

(2)孟嘗君客我

①指出活用的词:客。

②活用的种类: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翻译全句:孟尝君把我当成客人。

17.指出下列句子中特殊的语法现象。

(1)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 ……。”对曰:“臣愿之楚。”

(2)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

(3)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4)张天下以为之笼,因江海以为罟,又何亡鱼失鸟之有乎?

(5)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6)狼,速去! 不然,将杖杀汝。

(7)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答案】(1)“子欲何之”中,“何之”是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需要放在动词后面。

(2)“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古代汉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需要将其放在动词之前。

(3)双宾语句“子文饮之酒”意为“自问请他们喝酒”,“饮”既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接使动宾语“之”。又是一般动词,接直接宾语“酒”。

(4)“又何亡鱼失鸟之有乎”宾语“何”前置。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需要放在动词后面。

(5)“古人贵朝闻夕死”中的“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很重要”

(6)“将杖杀汝”中“杖”名词用作状语,意为“用木杖”。

(7)“馆于虞”中的“馆”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