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颁布于()年。 ["1980","1986","1995","1998"]
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关系。 ["权利义务","规范","合同","社会契约"]
王某在某县中学担任英语老师期间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英语老师不足为由不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的权利为由提起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当地县教育局","当地县人民政府","地市教育局","省教育厅"]
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赫尔巴特","瓦·根舍因","怀特海","克伯屈"]
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