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企业理论作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其《企业的性质》一文引发了现代经济学中新制度主义革命。其实,企业性质、产生,内部关系等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论述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文献里都有涉及,都述及了企业性质的某个方面,具有各自的合理内核和科学的"片面性"。相对来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企业理论更具有广泛性、全面性、包容性。表现在:(1)一切基本经济要素和一切作为现象形态的经济变量都具有内生性。(2)它指出了企业的二重性,即物质关系的规定性和社会关系的规定性。(3)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是建立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动态的企业理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及了企业的分工生产组织特性,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论述了企业的生产函数论,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如科斯、威廉姆森、德姆塞茨、张五常)企业理论强调企业的契约性质和管理层级性质,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主要从产权和物质利益关系方面揭示了企业的生产目的和劳资对立性质,但企业的一些现象特征(如上所述)在马克思的著作里也有论述。在我国,改革开放前,企业只是社会生产的一个车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才逐渐认识到企业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性质。对资本主义企业,我们多从批判的角度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企业的剥削性质和帝国主义垄断企业的腐朽性,对西方现代企业理论一概斥为庸俗而全盘否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交易费用经济观日渐为人们熟知,企业的契约性质逐渐被人们接受,企业理论才逐渐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产生了一些重要观点,如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合约论(周其仁1996.6),不完备契约论(张维迎1996.9),相关利益主体契约论(杨瑞龙,周业安1997.1),异质性人力资本主导论(丁栋虹2000.5)等,但这些理论大都是新制度主义企业理论的引申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却又被忽视甚至抛弃。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说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揭示了企业组织的关系性和产权契约特征,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揭示了企业的生产性(技术和制度忽略不计),以上二者均采用了静态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虽结构精巧,但缺乏动态研究和完整分析,只揭示了某个时代断面上企业的某方面性质;而马克思关于工场手工业,机器工厂及股份公司的分析才具有历史真实感,才完整。采用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也相当科学,但是马克思的分析多注重社会本质的分析,对企业的自然形态和具体形态的描述不够细致,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理论。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笔者以马克思的方法在马克思的框架内结合其它企业理论提出了企业是一个多面体,具有多重性质,包括生产性、产权契约性,管理层级性和企业家主导性,并进而推出促使企业形成发展的基本原因有三个:技术(生产力)、市场、企业家理性选择,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一结论,然后据此预测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典型特征,最后仍依上述结论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一种独特的视角--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完善提出了一些政策意见。 本文分为三个逻辑层次:一是企业理论述评部分,即文章的前四部分,该部分是对既有企业理论分四个方面即生产理论,契约理论,管理层级论,产权理论展开述评,主要对各种理论进行比较综合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因为本文是通过四种理论体系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再加上本文是基础理论方面的文章,需要较多材料比证,所以,这部篇幅较长,为了文章的结构均衡美,该部分在文中分成了四部分。第二部分是结论部分,包括文中的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主要内容是企业性质、成因及论证和验证,这里集中了本文的主要论点,是核心部分。第三部分是联系现实指导现实的内容,是文中的第七部分即企业理论研究对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启示,亦即通过规范市场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在众说纷纷中廓清企业的性质和成因,推动企业理论研究,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帮助建立和发展知识经济下的新型企业。在此目的指导下,归纳和整理了主要企业理论观点,研究和论证了企业的性质和成因。得出了企业生产性,管理层级性,产权契约性,企业家主导性,并综合形成了企业的蛋形理论,及推动企业形成发展的技术、市场、企业家三因素论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市场论,还论证了未来知识经济下的虚拟企业的成因及特点。这些都是本文的突破和发展,必将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一定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